地名:西郊乡 | 隶属:殷都区 |
行政代码:410505200 | 代码前6位:410505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72 | 邮政编码:455000 |
车牌代码:豫E | 行政级别:乡 |
辖区面积:约23.3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3.1万人 |
人口密度:约1330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18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地理位置位于安阳市城区西部。
荣誉排行:
2022年3月,西郊乡被命名为2021年度河南省卫生乡镇。
2022年2月,西郊乡被评选为安阳市2021年度市级文明村镇。
基本介绍:
西郊乡地理环境:
西郊乡位于安阳市区西部,东西长10公里,南北宽3公里,面积23.30平方公里。下辖19个行政村,总户数9012户,总人口30980人。耕地面积2137公顷,有效灌溉面积1118公顷。107国道纵贯南北,安钢大道、安林公路横穿东西。紧临安钢、电厂,工业区交通便利,地理环境优越,有发展工农业浓厚的基础。辖区东部有闻名于世的殷墟博物苑,西部有天盛寺古庙,北部有寿安山堂古迹遗址。
全乡共有乡镇企业489个,其中工业企业134个,形成具有西郊特色的钢铁、建材、食品加工、然气石油化储运基地,铸就了以各种瑾的生铁、硅锰铁、钢坯、通讯线材等拳头产品。
几年来,西郊乡党委、政
历史沿革:
隶属殷都区政府。
建国前,属安阳县一区、五区、十区。
建国初,属安阳县四区、五区、八区。
1959年成立西郊东风公社。
1962年改为西郊区。
1968年成立西郊人民公社。
1983年公社改为西郊乡。
2003年撤销安阳市郊区改为殷都区,称殷都区西郊乡。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王裕口社区是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西郊乡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说,本村原是战国时期苏秦拜六国相时囤粮之地,以后逐渐形成村庄。古代梁与粮同音同假,故名为大梁屯。后演变为大梁村,又因有东西之分,位置在西的称为西梁村…[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说,本村原是战国时期苏秦拜六国相时囤粮之地,以后逐渐形成村庄。古代梁与粮同音通假,故名为大梁屯。后演变为大梁村,又因有东西之分,位置在东的称为东梁村…[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传300多年前,村祖先从山西洪桐县老槐树下迁民而来,因村王姓居其他姓氏比例较多,故以王姓而命村名为王邵村。另含一自然村大坟村,也称杜邵村。民国年间属安…[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东头有观渔楼一个,传说是明朝赵简王所建,所以又叫古渔庄。当时,村北北流寺村有个大明禅寺,门前有河水流过,所以又叫流寺。由于村子在南,就叫南流寺村。民国…[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据历史记载和传说,北流寺和南流寺古时统称“渔庄”。唐朝初年,佛教盛行,村里兴建了“大明寺”。明朝年间,渔庄的祖先从山西洪洞迁到这里安居,随着历史的演变…[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据《安阳县志》载,1958年体制改革,原属南流寺辖区的齐家街,李家街和小郭庄合并,因郭姓较多故得名郭流寺。民国时期属安阳县第五区流寺乡。1949年后属…[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车村曾叫“车沿村”,因在洹河岸边曾有一个码头,往返运货,车水马龙,停车住店,以后逐渐形成村庄,得名车沿村,后演变为“车村”。因村内史、柴二姓居多,故…[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传说,骈家庄在很久以前,只有几个从山西洪洞县老槐树下迁来的人居住。据“天盛寺”碑文记载,在明嘉靖十一年左右,村民原姓为边,叫边家庄,民间传说,明末清初…[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据载,明代初期,中原地区实行屯田时,这里始有村庄,明万历四年,始有小屯。因这个“屯”地位于其西北2公里处的孝民屯附近,且为最小,故名小屯。民国时期属安…[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传清朝时,此地曾建有赵家和王家两个花园,西称“王家花园”,东称“赵家花园”。道光年间始建村庄,故取名花园庄。1952年小屯附近花园庄称“河南花园庄”,…[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由外地迁来霍,张,付三姓,在此建村,给地主种地,因村小而得名“小庄”,因霍姓迁来较早,也称“霍家小庄”,又因本村位于王裕口之北,也有“后王裕”之称。民…[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传四盘磨村原在河中建有四盘水磨,昼夜不停的为周边村庄加工粮食。后洪水泛滥,把水磨房淹了,之后在河中挖出了水磨,因此称为四盘磨村。民国时期属安阳县第一区…[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传明朝时皇帝路过此地,本地人拿瓜敬给皇上,皇上说真是孝民,故有孝民之称。因位于孝民屯之北,故称北孝民屯。后村子搬迁至洪庙,又称洪庙村。因村中范姓居多,…[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据口碑相村西靠“寿安山”(也叫凤凰岗),古传村名原叫寿安村,也叫凤凰村。在封建时代“凤凰”“丰安”二音相谐,不知何时改为丰安村。民国时期属安阳县第十区…[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原名叫圪针(一种荆棘类植物)坟。因南靠安阳河(洹河),河水连年涨落,大批的田地被河水冲毁,紧靠村南形成了东西很长的河岸,后村名改为长岸村。清朝年间,因…[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传卢士旺村民于元末明初自山西洪洞县老槐树左侧广济寺迁来,原居南士旺北街卢家院,并立户建田,因卢家人丁兴旺,后迁于现址。清朝年间,因以卢家大院得名卢庄,…[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赵常庄原来分为赵家庄和常家庄两个村落,据传赵家庄先人从明朝由安阳县五里涧村逃荒要饭到此安家落户。常家庄来历不详,有传原来叫周家庄。1983年实行新村规…[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传因南士旺濒临洹河边,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历史上军队经常屯兵于此,并在战争中屡战屡胜,士气十分旺盛,故名“士旺”或“士望”。又因位置处于洹河北岸及各村落…[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