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石婆固镇 | 隶属:延津县 |
行政代码:410726103 | 代码前6位:410726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73 | 邮政编码:453000 |
车牌代码:豫G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12.5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4.45万人 |
人口密度:396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7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因堵漏黄河堤的石婆雕像而得名。
荣誉排行:
2023年9月,石婆固镇被确定为河南省第一批乡村建设示范乡镇。
2023年9月,石婆固镇被确定为2023年度河南省”平安农机”示范乡(镇)。
2023年7月,石婆固镇获得2022年度河南省卫生乡镇荣誉称号。
2012年12月,环境保护部授予石婆固镇2010—2011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基本介绍:
石婆固镇位于新乡市东30公里处,距县城10公里,全镇总面积112.5平方公里,辖40个行政村,10850户,44520口人,97395亩耕地,属延津县优质小麦中心产区,省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新乡市速生丰产林生产基地。
近年来,该镇积极实施“工业强乡、五业富民、乡美村秀、和谐文明”发展战略,党的建设、经济建设以及社会各项事业均得到较快发展。2009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5022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120元。
工业方面,积极实施招商引资和项目带动,截止2009年,规模以上企业已达12家,初步形成了以建材、纺织、食品、新能源开发利用、机电产品加工等产业
文化旅游:
延津县城北二十里,石婆固村东头,有一片沙丘,沙丘上有一棵双臂合抱不住的古酸枣树,据说,延津古时被称为酸枣县就是以此而得名。至今这里还流传着许多动人的故事。唐太宗时,宫中一位受宠的娘娘得了病,
广唐寺塔白马塔坐落在河南省延津县西北塔铺村广唐寺内,始建年月无考。现存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重修广唐寺塔记碑》载有:“广唐寺创于古酸邑,……及黾迁通郭,居人列寺之东向,及以塔名铺。”
玉仙阁(杨氏宗祠)位于延津县石婆固镇小渭村东头。从新乡市向东沿S308线行至新乡市平安水泥有限公司,向南行至石婆固乡小渭村即到。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为一方形院落。原为杨氏宗祠,初建于1
历史沿革:
清雍正五年(1727)分属伏善保、军寨保。
1925年属延津县一区。
1945年属酸枣镇。
1949年属四区。
1955年设石婆固乡。
1958年属魏邱公社。
1975年成立石婆固公社。
1983年改设石婆固乡。
2013年改置石婆固镇。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1949年前为一集镇。随着人口逐渐增多,村落日渐扩大,为便于管理,1962年以村中东西路为界,划分为石婆固集南、石婆固集北两个行政村,简称集南、集北,…[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朱姓在现村址北200米处定居,以姓为村名。1949年属四区。1955年属石婆固乡。1958年建朱庄大队,属魏邱人民公社。1975年属石婆固人民公…[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山西洪洞县渭庄移民迁此定居,村民思恋原籍,初名小谓庄,后演变为今名。1949年属四区。1955年属石婆固乡。1958年建小渭大队,属魏邱人民公社…[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史姓从山西泽州或潞州地区迁此定居,初名史家庄。清代简为史庄。1961年划分为东史庄、西史庄。1949年属四区。1955年属石婆固乡。1958年建…[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史姓从山西泽州或潞州地区迁此定居,初名史家庄。清末简为史庄。1961年划为东史庄、西史庄。1949年属四区。1955年属石婆固镇。1958年建史…[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1949年前为一集镇。随着人口逐渐增多,村落日渐扩大,为便于管理,1962年以村中东西路为界,划分为石婆固集南、石婆固集北两个行政村,简称集南、集北,…[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年间,梨园段姓在此建一花园,初名“段家花园”,后繁衍发展,人口增加,形成村落,易为今名。1949年属四区。1955年属石婆固乡。1958年建段庄…[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代,张姓从山西泽州或潞州地区迁此定居,因此地有一梨园而得名。1949年属四区。1955年属石婆固乡。1958年建梨园大队,属魏邱人民公社。1975年…[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代,胡、袁两姓从山西泽州或潞州地区迁此定居因村后有古河堤,初名铺堤胡村,后演为今名。1949年属四区。1958年建胡村大队,属魏邱人民公社。1975…[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元代时,有朱姓在此建村,因垦荒艰辛,土地贫瘠,生活贫困,初名北辛庄,后更名为朱辛庄。1949年属四区。1955年属石婆固乡。1958年建朱辛庄大队,属…[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沙压”胙城时,有20余户迁此,因村东头有座龙王庙,得名东龙王庙。1949年属四区。1955年属石婆固镇。1958年建龙王庙大队,属魏邱人民公社。…[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王庄村是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石婆固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岳姓从山西泽州或潞州地区迁此定居,初,俗称南河里,后以姓氏定位今名。1949年属四区。1955年属石婆固乡。1958年建岳庄大队,属魏邱人民公社…[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代,秦姓从本县西南庄逃荒而至,与胡庄、岳庄、王庄俗称南河里。随着秦姓人口增多,即定名为秦庄。1982年3月8日延政办字【82】2号文通知,加方位改为…[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山西泽州或潞州地区胡姓移民在此定居,初名胡家庄,清末简为今名。1949年属四区。1959年建胡庄大队,属樊庄人民公社。1962年属东屯人民公社。…[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代陶姓迁此定居,初名陶家庄,清咸丰年间简为今名。1949年属四区。1955年属石婆固镇。1958年建陶庄大队,属魏邱人民公社。1975年属石婆固人民…[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代,有黄姓从封丘县黄德乡老岸逃荒至此定居,因姓氏得名黄家。1949年属六区。1955年属塔铺乡。1958年建黄家大队,属榆林人民公社。1964年属塔…[详细]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明代此为延津至维护府的大道。有吕姓在此开店,生意兴隆,故名吕店。1949年属六区。1955年属塔铺乡。1958年建吕店大队,属榆林人民公社。196…[详细]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此为延津县通往卫辉府大道,仪门堡碑文载:村上有狼烟墩,为战时报警之用。大小官员在此路过,均在此停留,而得名官辛庄屯,后易为今名。1949年属六区…[详细]
区划代码:~22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牛姓最早迁此定居。后因兵乱,由东里、西里、前申庄、后河四个村合并,故名里士村。1949年属六区。1955年属塔铺乡。1958年建里士村大队,属榆…[详细]
区划代码:~22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里,居民居住的地方,“在邑为里”;乡,县城以外为乡里,故名里乡村。1949年属六区。1955年属塔铺乡。1958年建里乡村大队,属榆林人民公社。196…[详细]
区划代码:~23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东有里乡、北有里士,故取一个“里”字,又因是外来户,应以仁为本,遂名里仁村。1949年属六区。1955年属塔铺乡。1958年建里仁村大队,属榆林人民…[详细]
区划代码:~23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唐代村西1公里处有安国城,东面有卫辉府通往开封大道,常有过往官员仪仗,故名仪门镇,后因黄河改道,人烟稀少,更为老仪门。1949年属六区。1955年属塔…[详细]
区划代码:~23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马庄村是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石婆固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3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秦家庄,1885年左右该庄被风沙所侵,居民向东、西、南三面迁移,分别成为东秦庄、西秦庄、南秦庄。1949年属六区。1955年属塔铺乡。1958年建…[详细]
区划代码:~23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秦家庄,1885年左右该庄被风沙所侵,居民向东、西、南三面迁移,分别成为东秦庄、西秦庄、南秦庄。1949年属六区。1955年属塔铺乡。1958年建…[详细]
区划代码:~23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秦家庄,1885年左右该庄被风沙所侵,居民向东、西、南三面迁移,分别成为东秦庄、西秦庄、南秦庄。1949年属六区。1955年属塔铺乡。1958年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