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马头镇 | 隶属:夏邑县 |
行政代码:411426102 | 代码前6位:411426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70 | 邮政编码:476000 |
车牌代码:豫N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54.2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4.5万人 |
人口密度:约830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6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相传宋康王赵构被追兵追赶到河边,正巧有匹马在此,他便跨马过河,过河后才发现只剩一个马头,才知此马为泥马。为表感谢,就在此建座寺庙,称马头寺。“泥马渡康王”的传说由此而来。
宋高宗(1107年-1187年),名赵构,字德基,南宋开国皇帝,北宋皇帝宋徽宗第九子,宋钦宗之弟,曾被封为“康王”。赵构政治上昏庸无能,然精于书法,善真、行、草书,笔法洒脱婉丽,自然流畅,颇得晋人神韵,传世墨迹有《草书洛神赋》、《正草千字文…… 赵构详细信息++
荣誉排行:
2022年3月,马头镇被命名为2021年度河南省卫生乡镇。
2021年3月,马头镇上榜商丘市2020年度市级文明村镇名单。
基本介绍:
马头镇地处豫东平原,位于孔子祖籍----夏邑县西南边陲,豫、皖两省交界处,刘白公路贯穿全境南北,砀亳公路穿境而过,乡村公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镇域面积54.2平方公里,耕地4.8万亩,辖26个行政村,4.5万人,土壤肥沃,林茂粮丰,畜业兴旺,工业经济发展迅猛。
马头镇历史悠久,渊源流长,境内现存的清凉山、崇觉寺两处古迹属龙山文化遗址。东汉设“郡”,辖三县,后魏设“建平城”。解放战争时期,0曾在此设立“雪商亳县”,建国后,设马头区政府,1983年改为马头乡,1997年撤乡设镇。2003年5月被河南省建设厅命名为“中州名镇”,镇域内马头寺、白庙集是闻名遐迩的两个古老集镇,历来是两
文化旅游:
清凉山遗址,位于夏邑县城西南的马头镇魏庄村西北约500米处,现为南北宽40米,东西长55米的梯形堌堆,遗址顶端约2300平方米,是新石器时代遗址。2000年9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重
历史沿革:
东汉设郡,辖三县,后魏设“建平城”。
1954年由永城县划归夏邑,设马头区。
1958年建马头公社。
1984年改称马头乡。
1997年撤乡设马头镇。
明洪武年间,魏氏逃乱避官自永城南关迁此,得村名魏庄。1954年由永城县划归夏邑,属马头区。1958年9月属马头公社,名为魏庄生产大队。1984年公社改…[详细]
明代,胡氏十一世胡五师从四口楼迁此建楼,得名胡楼。1954年由永城县划归夏邑,属马头区。1958年9月属马头公社,属宿大庄生产大队。1984年公社改乡…[详细]
元代,因水患频繁,村毁人无,仅剩下村东地势较高的一座小庙。明洪武年间,村民自山西洪洞县和山东长清县先后迁此定居,因庙墙内外呈白色,故得名白庙。1954…[详细]
范园村是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马头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隋代,程氏先祖程重信自山西迁至山东东峨山县,程重信有五子,其中一子自山东迁居安徽亳州,先祖自亳州迁此建村,因村后古庙上建有一阁,得村名程阁。1954年…[详细]
明正德年间,刘氏长门六世公自马头寺西刘三皇庙迁此建村,因人丁兴旺,故名刘大庄。1954年由永城县划归夏邑,属马头区。1958年9月属马头公社,名为刘大…[详细]
明洪武年间,葛氏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因葛氏兴旺,村大人多,故名葛大庄。1954年由永城县划归夏邑,属马头区。1958年9月属马头公社,名为葛大庄生产…[详细]
明万历年间,刘氏自大刘庄迁此建村,清康熙年间建楼得名刘楼。1949年更名南刘楼。1954年由永城县划归夏邑,属马头区。1958年9月属马头公社,名为南…[详细]
古称田园,清代孙氏自孙五套楼迁此,后田氏无,改今名孙庄。1954年由永城县划归夏邑,属马头区。1958年9月属马头公社,名为小东园生产大队。1984年…[详细]
明代,楚氏自山西迁此,得名楚庄,后建庙得今名楚庙。1954年由永城县划归夏邑,属马头区。1958年9月属马头公社,名为楚庙生产大队。1984年公社改乡…[详细]
明成化年间,刘伦自刘瓦房迁此建村,后建阁,故名刘阁。1954年由永城县划归夏邑,属马头区。1958年9月属马头公社,名为刘阁生产大队。1984年公社改…[详细]
马头镇中心区以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划分,因位于马头镇南区,故名。1954年由永城县划归夏邑,属马头区。1958年9月属马头公社,属马头生产大队。1984年…[详细]
马头镇中心区以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划分,因位于马头镇北区,故名。1954年由永城县划归夏邑,属马头区。1958年9月属马头公社,名为马头生产大队。1984…[详细]
明嘉靖年间,朱氏自大朱楼迁此,族人在村东建砖瓦窑,得名朱窑。后来人口增多,分为东朱窑和西朱窑两个村。1954年由永城县划归夏邑,属马头区。1958年9…[详细]
清顺治年间,韩氏先祖韩影自韩寨迁此,因有桑杈行得名韩杈行,后建楼,故更名韩楼。1954年由永城县划归夏邑,属马头区。1958年9月属马头公社,名为韩楼…[详细]
清乾隆年间,董氏先祖自山东迁此建村,因建村时村内有一座老楼,故称董楼。1954年由永城县划归夏邑,属马头区。1958年9月属马头公社,名为大董楼生产大…[详细]
明洪武六年(1374),董士昭自山东长清迁此建村,因村大人多,故以姓氏命名为董大庄。1954年由永城县划归夏邑,属马头区。1958年9月属马头公社,名…[详细]
明洪武年间,王渊公自山东三槐堂迁此建村,村大人多,得名王大庄。1954年由永城县划归夏邑,属马头区。1958年9月属马头公社,名为王小庄生产大队。19…[详细]
清雍正年间,蔡氏自蔡老家迁此建村,因村西有柏树园,村北有后蔡柏树园,以方位得村名为前蔡柏树园,又因村大人多,附近村民便称蔡柏园。1954年由永城县划归…[详细]
明正德年间,刘氏自沙土集带来半块石碑置地,得名半截碑。1954年由永城县划归夏邑,属马头区。1958年9月属马头公社,名为半截碑生产大队。1984年公…[详细]
明嘉靖年间,司氏自司奶奶庙迁此,因邻河得名司河。后来人丁兴旺,村民分居前后两庄,故名。1954年由永城县划归夏邑,属马头区。1958年9月属马头公社,…[详细]
明永乐年间,马氏自王双楼迁此建村,得名马庄,后来人口增多,有村民南迁0.5千米建新村,以方位得今名后马庄。1954年由永城县划归夏邑,属马头区。195…[详细]
明正德年间,刘氏迁此建村,后建楼,且人丁兴旺,得名大刘楼。1956年,为区分马头南另一刘楼,改名北刘楼。1954年由永城县划归夏邑,属马头区。1958…[详细]
明嘉靖年间,吴氏自大吴楼迁此建村,因人丁兴旺,吴氏分支外迁,外迁人皆称此地为老家,得名吴老家。1954年由永城县划归夏邑,属马头区。1958年9月属马…[详细]
明成化年间,徐氏自徐楼迁此建村,因古时村周围有砖瓦窑,故名徐窑。后来人口增多,分为前徐窑和后徐窑两个村。1954年由永城县划归夏邑,属马头区。1958…[详细]
明永乐年间,徐氏从徐老家迁此,建三座楼房,得名徐三楼。1954年由永城县划归夏邑,属马头区。1958年9月属马头公社,属吴老家生产大队。1984年公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