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新桥镇 | 隶属:项城市 |
行政代码:411681105 | 代码前6位:411681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94 | 邮政编码:466000 |
车牌代码:豫P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74.5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6.5万人 |
人口密度:约872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9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紧靠泥河故道,原河上有座木桥,名称无考。明弘治年间,泥河南岸双千顷王家,与泥河北岸八百顷孙家,结为姻亲,为行走方便,将原桥向西移七百米,另建新桥,得名新桥,来往商贾皆从此过,久而久之,桥两岸形成集市,称新桥集,简称新桥。1983年新桥周围四个村(南村、内村、东村、西村)成立新桥村,1986年新桥村以泥河故道为界线分设新桥北村、新桥南村两个村,新桥北村所管理的三个自然村位于河北岸,又统称为新桥北村。
荣誉排行:
2022年3月,新桥镇被命名为2021年度河南省卫生乡镇。
基本介绍:
新桥镇位于市境南部,为豫东南两省三县交界处。东邻付集镇、西邻老城乡,南邻安徽省临泉县,东南临沈丘县,西南邻贾岭镇,面积74.5平方公里,耕地6.8万亩,辖29个行政村,112个自然村,人口6.5万。镇政府驻地新桥。
据传:此处泥河上原建有木桥,名称无考。明弘治(1488--1505)年间,泥河南岸双千顷王家,与泥河北岸八百顷孙家联姻,为行走方便,将原桥向西移七百米,另建新桥,故名。
1958年成立新桥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新桥乡。1988年撤乡设镇。
1999年以来,以反季节大棚西瓜和中药材为主的高效农业迅速发展,全镇发展了5000亩大棚西瓜和近2万亩薄荷等中药
骆驼岭遗址是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编号(5-248),位于项城市新桥镇境内的古文化遗址,位于新桥镇朱大庄村北,东靠老泥河故道,河水自北向南流经遗址东侧。此岭属丘陵形高地,北高南低。其北部及中部
历史沿革:
1948年属项城县新高区。
1949年属项城县第二区。
1958年成立新桥人民公社。
1960年分属新桥、贾庄两区。
1965年恢复新桥人民公社。
1983年改为新桥乡。
1988年改置新桥镇。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紧靠泥河故道,原河上有座木桥,名称无考;明弘治年间,泥河南岸双千顷王家,与泥河北岸八百顷孙家,结为姻亲,为行走方便,将原桥向西移七百米,另建新桥,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紧靠泥河故道,原河上有座木桥,名称无考。明弘治年间,泥河南岸双千顷王家,与泥河北岸八百顷孙家,结为姻亲,为行走方便,将原桥向西移七百米,另建新桥,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孙姓来组于明初由山西洪洞县移民来此定居,成村名孙营。1949年属项城县第二区。1958年9月为新桥公社孙营生产大队。1983年12月为新桥乡孙营村民委…[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赵姓由山西洪洞县移民来项城兄弟三人,老大居土楼、老二居郑庄(付集镇)南赵庄户,后因赵庄户地势低洼,又移居此地,成村后以姓定名赵庄。1981年因重…[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曹、潘二姓由山西洪洞移民来项城,开始居曹小庄,后二姓分居,潘姓移此,名潘营。清同治二年(1862)潘有才创修寨,清宣统三年(1911)潘中行重修…[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万历年间,李姓叔侄二人由山西洪洞移居,原住户也姓李,定村名为李营。清咸丰十年(1860)监生李万松、李松峰创修寨。清光绪元年(1875)李元章、廪生…[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乾隆年间,邓姓由邓井移此成村,后人口增多,更名大邓庄。1929年邓运斌、张玉恒、程桂清三姓,带领乡民合伙修寨,取名“三和寨”,寨废复名大邓庄,简称邓…[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代,林姓从张吴楼(高寺镇)移来兄弟四人在此建庄。以姓定名林庄。1949年属项城县第二区。1958年9月成立朱庄生产大队,属新桥公社。1981年11月…[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弘治年间,常姓居此,盖有楼,名常楼。后常姓衰落,将田产卖给高姓,高姓落户,村名沿用。清咸丰十一年(1861)监生高云亭等创修寨,清宣统三年(1911…[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从东存民庄(属付集镇)到西存民庄(即本村)长十余里,人称长营坡,为明末李闯王驻兵的地方。长营坡两头住的是老百姓,在东头的,后来人称西屯民庄。清同治元年…[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张氏族谱》记载:“张本吴姓,世居嵩南二十里之酸枣庄。始祖大公以明初军役繁难,避迁南来,其时同来者为二公,更雁行计凡七焉。大公卜项东之团村聚稍西大莲…[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木庄,住有木姓,尚有木坟。清同治年间,木姓将庄田卖给县城(今秣陵镇)东关杨姓。杨姓迁来后,在“木”字前加一“杨”字,始成今名。1949年属项城县第…[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初,贾姓在此首居,故名贾庄,后贾氏衰落,迁居别处。该地又有刘姓迁入,改名为刘庄。清代苑氏迁入并修寨,改名为苑庄寨,故名。1949年属项城县第二区。1…[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曹姓由山西洪洞县移此定居,建有楼房,故名。1949年属项城县第二区。1958年9月为新桥公社曹楼生产大队。1983年12月为新桥乡曹楼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元中期,呼姓两家贵族居此,建有楼房,东为呼大楼,西为呼小楼。后因战乱,呼姓避乱外迁,此地变成废墟。明初,师姓由山西洪洞移民师老家,后兄弟分居,兄从师老…[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石姓兄弟三人由山西洪洞县移民来项城,老大定居泥河湾(老二定居张橛庄,老三定居小石湾),成村后以地形和石姓定名。1949年属项城县第二区。1958…[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年间,姜姓由山西洪洞县移民来项城官会东南姜湾,后从江湾移此成村,建成1条街,形似胡同,故名。1949年属项城县第二区。1958年9月成立王庄生产…[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嘉靖年间,来祖李世先、曹世先、师世先姑表兄弟三人,由山西洪洞移民来项城。李世先居此,名李营。来时带的三件东西(石臼、碾盘、锤布石)尚存。清同治元年(…[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嘉靖年间,来祖张世先由山西洪洞移此落户。来祖在村外草地放牛,遇到下乡逼税的衙役,发生口角。来祖拔掉牛橛子痛打衙役。衙役问来祖是何村人,来祖答是牛橛子…[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乾隆年间,来祖吕洪鑫、吕洪业兄弟二人,从县城(今秣陵镇)南沙埠桥南头迁此落户。吕洪业居后,名后吕庄。因王姓增多,清光绪十七年(1891)更今名。19…[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雍正年间,来祖吕洪鑫、吕洪业兄弟二人,从县城(今秣陵镇)南沙埠桥南头迁此落户,吕洪鑫居前,名前吕庄。1949年属项城县第九区。1956年属项城县贾岭…[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康熙年间,张姓携二子从磨骨寺移此,临泉至项城官道经此,村东有梨园,村西有砖桥,因名梨园桥。1949年后,因重名,更名梨西。1949年属项城县第二区。…[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正德年间,李姓由山西洪洞移民李四庄,后析居此处。李姓建楼根基已奠好,两个孙子喊叫卖砖头,其祖父看后代不成才,难守家业,一气之下,楼房停建,人们仍称此…[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刘营村是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新桥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代,富户苑东洋居此,名苑庄。后苑姓衰落,清乾隆年间,从南李楼迁入李姓,村名沿用。1949年属项城县第二区。1956年属新桥区李楼农业高级合作社。19…[详细]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北有座张堂庙,一家张姓居庙前,以庙取名张堂村。后张姓绝迹,清顺治年间,来祖艾宗孔兄弟四人,从雒(lào)庄移此。在张堂村旧址南100米重建新村,以姓…[详细]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乾隆年间,蒋姓移此定居,村北有三官庙(天官、地官、水官,传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村以庙定名。1949年属项城县第二区。1958年9月为新…[详细]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乾隆年间,李姓从蔡庄(官会镇)移此成村,建土楼,村名李土楼,简称土楼。1949年属项城县第二区。1958年9月为新桥公社土楼生产大队。1983年12…[详细]
区划代码:~22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雍正年间,来祖蒋锡孟、蒋锡义等兄弟六人,由山西洪洞县移此定居,生活逐渐富裕,六人协商共建楼房,故名。1949年属项城县第二区。1958年9月为新桥公…[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