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朱曲镇 | 隶属:尉氏县 |
行政代码:410223102 | 代码前6位:410223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71 | 邮政编码:475000 |
车牌代码:豫B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53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4.7万人 |
人口密度:887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32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传,唐代建村,朱姓居多,由于此地被杜公河弯曲环绕流经,取名朱曲。
荣誉排行:
2022年9月,朱曲镇被确定为2022年度河南省”平安农机”示范乡(镇)。
基本介绍:
尉氏县辖乡。1958年建朱曲公社,1983年改乡。位于县境西南部,面积53平方公里,人口4.7万。尉(氏)洧(川)公路过境。辖西街、北街、东街、小寨、黄湖、火巴庄、焦庄、黄庄、苗庄、刘庄、秦楼、石桥、古庄、沃口赵、吴村、菜张、菜李、花李、陈庄、米庄、双庙吴、许官寺、山字、童庄、胡张、卢庄、毛寨、赵刘、三魏、史井、周寨31个村委会。工业以铸造和板材加工为主。农业主产小麦、棉花、花生。
历史沿革:
明称朱曲镇,属洧川县。
1912年后称朱曲区。
1948年置朱曲区,属尉氏县,后改属洧川县。
1954年随洧川县并入长葛县。
1958年建朱曲公社。
1965年复归尉氏县。
1975年析出闫湾、张庄、齐庄、新庄、双塚等村归四新公社。
1983年改称朱曲乡。
1997年撤乡建朱曲镇。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该居民点位于朱曲西街,故名朱曲西街。1980年从朱曲生产大队分出并成立朱曲西街生产大队,属朱曲人民公社。1983年改称朱曲西街村民委员会,属朱曲乡。…[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朱曲原名东里。南宋文学家朱弁游历到中原,在此定居,因其名,加之曲流蜿蜒的杜公河环境而过,故名朱曲。因位于朱曲东部,故名。1982年从北街生产大队分出…[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朱姓为主,另有李姓、姜姓等。因该居民点位于朱曲北部,故名朱曲北街。1980年从朱曲生产大队分出并成立朱曲北街生产大队,属朱曲人民公社。1983年改称朱…[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宋代,宰相吕蒙正病逝于大中祥符四年(1011),因其曾在此地学习养晦,当地人为其修筑衣冠塚,并在衣冠塚周围并筑有小寨,筑有高三丈的小寨墙,后人在小寨附…[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黄姓最早居此形成村落。因所处地势较低洼,雨季积水,从远处看水茫茫一片,好似一汪湖泊,故名黄湖。1973年从火把张生产大队分出并成立黄庄生产大队,属朱曲…[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张姓在一条通往洧川的大路旁定居,形成张姓居多的村落。有一官员路过时,由于天色已晚,道路不平坦,夜行不方便,当时村民就用火把为他照路送行,故名火把张。1…[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焦姓最早居此建村,故名焦庄。1958年成立焦庄生产大队,属朱曲人民公社。1983年改称焦庄村民委员会,属朱曲乡。1997年乡改镇,属朱曲镇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黄姓最早居此建村,故名黄庄。1973年从火把张生产大队分出并成立黄庄生产大队,隶属于朱曲人民公社。1983年改称黄庄村民委员会,属朱曲乡。1997年乡…[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苗姓最早居此建村,故名苗庄。1973年从五村生产大队分出并成立苗庄生产大队,属朱曲人民公社。1983年改称苗庄村民委员会,属朱曲乡。1997年乡改镇,…[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刘姓祖先最早在此定居,繁衍生息,形成村落,且刘姓居民居多,故名。1958年成立刘庄生产大队,属朱曲人民公社。1983年更名刘庄村民委员会,属朱曲乡。…[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秦姓最早居此建村,村中有两栋青砖高楼,故名秦楼。1958年成立秦楼生产大队,属朱曲人民公社。1983年改称秦楼村民委员会,属朱曲乡。1997年乡改镇,…[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古姓祖先最早在此定居,繁衍生息,形成村落,且古姓居民居多,故名。1956年成立古庄生产大队,属朱曲人民公社。1983年改称古庄村民委员会,属朱曲乡。…[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开封通往许昌的一条大路从北门外通过,因北门外建有一座古老的大石桥,故名石桥。1958年成立石桥生产大队,属朱曲人民公社。1983年改称石桥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赵姓最早在双洎河窝口处定居建村,故名窝口赵。1958年成立窝口赵生产大队,属朱曲人民公社。1983年改称窝口赵村民委员会,属朱曲乡。1997年乡改镇,…[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李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来时带一个石滚和一头花牛,故名花牛李。1958年成立花李生产大队,隶属于朱曲人民公社。1983年改称花李村民委员会,属朱曲想…[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张姓最早在此开了一个菜园,靠卖菜为生,形成村落,故名菜园张,后演变为菜张。1958年成立菜张生产大队,属朱曲人民公社。1983年改称菜张村民委员会,属…[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赵姓祖先最早在此定居,繁衍生息,形成村落,且村中核桃树较多,故名。1983年属朱曲乡菜张村民委员会。1997年乡改镇,属朱曲镇菜张村民委员会。199…[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因战乱李姓从山西洪洞县迁移至此,见此地土肥水美,定居下来,形成村落,且以种菜为生,故名菜李。1958年成立菜张生产大队,属朱曲人民公社。1983…[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原和朱曲是一个村,人们称此村叫朱曲南头。后来将朱曲四街划分为四个村,朱曲南头划分成第五个村,故名。1958年成立五村生产大队,属朱曲人民公社。198…[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米姓祖先最早在此定居,繁衍生息,形成村落,故名。1958年成立米庄生产大队,属朱曲人民公社。1983年改称米庄村民委员会,属朱曲乡。1997年乡改镇…[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许姓最早居此形成村落。战国时期,梁惠王伐宋,路过此地,设立驿站,取名许官驿。唐天宝四年(745),村里建了一座福兴寺,村名演变为许官寺。1958年成立…[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仝姓祖先最早在此定居,繁衍生息,形成村落,且仝姓居民居多,故名。1973年建立仝庄生产大队,隶属于朱曲人民公社。1983年改称仝庄村民委员会,属朱曲…[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吴姓最早居此建村,且村中有两座庙,故名双庙吴。1981年从许官寺生产大队分出并成立双庙吴生产大队,属朱曲人民公社。1983年改称双庙吴村民委员会,属…[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胡姓从山西洪洞县迁居一座叫“三道岭”的土岗上,形成村落,因胡姓居多,故名三字胡。后演变为三字。1958年成立三字生产大队,属朱曲人民公社。1983年改…[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魏姓最早居此建村,村子东部有道土岗,像座小山,故名山魏。1972年从许官寺生产大队分出并成立山魏生产大队,属朱曲人民公社。1983年改称山魏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胡、张两姓最早居此建村,故名胡张。1957年成立胡张生产大队,属朱曲人民公社。1983年改称胡张村民委员会,属朱曲乡。1997年乡改镇,属朱曲镇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卢姓最早居此建村,故名卢庄。1958年成立卢庄生产大队,属朱曲人民公社。1983年改称卢庄村民委员会,属朱曲乡。1997年乡改镇,属朱曲镇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赵、刘两姓最早居此建村,故名赵刘。1974年从毛寨生产大队分出,成立赵刘生产大队,隶属于朱曲人民公社。1983年改称赵刘村民委员会,属朱曲乡。1997…[详细]
区划代码:~22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毛姓为主,另有谢姓、殷姓、朱姓等。毛姓最早居此建村,1923年修筑寨墙,故名毛寨。1958年成立毛寨生产大队,属朱曲人民公社。1983年改称毛寨村民委…[详细]
区划代码:~22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史姓祖先最早在此定居,繁衍生息,形成村落,且在村北修有72眼盒格井,故名史井。1963年成立史井生产大队,属于朱曲人民公社。1983年改称史井村民委员…[详细]
区划代码:~23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周姓最早居此建村,为防止土匪骚扰,在村周围修筑一土寨墙,故名周寨。1958年成立周寨生产大队,属朱曲人民公社。1983年改称周寨村民委员会,属朱曲乡。…[详细]
区划代码:~23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陈姓最早居此建村,故名陈庄。1974年从米庄生产大队分出并成立陈庄生产大队。1983年改称陈庄村民委员会,属朱曲乡。1997年乡改镇,属朱曲镇至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