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巴村镇 | 隶属:商水县 |
行政代码:411623106 | 代码前6位:411623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94 | 邮政编码:466000 |
车牌代码:豫P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63.77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5.55万人 |
人口密度:约870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8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明初,有“八里长村”之称,“八”“巴”同音,村名演变为巴村。
荣誉排行:
2022年3月,巴村镇被命名为2021年度河南省卫生乡镇。
基本介绍:
巴村镇位于商水县西部,与漯河郾城县、驻马店上蔡县交界,地理位置较为偏僻。全镇共辖28个行政村,42个自然村,206个村民组,11248户农户,46696口人,68313亩耕地,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镇。
近年来,巴村镇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江总-“-”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5.31""讲话精神为动力,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有力地促进了全镇的政治安定、社会稳定、经济等各项事业的发展。
一、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业产业化迈出了可喜步伐
巴村镇是一个农业大镇,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首位。2001年全镇发展优质专用小麦面
历史沿革:
1918年属商水县西区巴村。
1928年属县三区。
1935年属县二区。
1941年属清廉乡。
1947年设巴村区。
1949年属商水县九区(巴村)。
1951年属九区(巴村)。
1955年属六区(巴村)。
1956年设巴村区。
1958年设巴村乡,同年8月并入农场。
1959年设巴村公社。
1961年分设巴村、白寺2个公社。
1961年撤社设巴村区。
1962年撤区设社巴村公社。
1983年撤社设巴村乡。
1988年撤乡设巴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古有“八里长村”之称,“八”“巴”同音,村名演变为巴村。《商水县志》卷大河渠志记载:“巴村桥一名通济桥,城西四十二里。清嘉庆道光间贾恭修,监生惠景元倡…[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初,始祖党一德兄弟三人从山西洪洞县迁此,老大定居南侧,村名党寨,老二居中,村名前党,老三居北侧,村名后党,后有陈、李、刘、冯、张等姓相继迁入此地。清…[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元代,董姓在此定居,故名董村。1918年属商水县西区巴村地方。1947年12月属郾商西县。1949年2月属商水县。1950年下半年属九区(巴村)后党乡…[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末,胡姓胡大斗、胡二斗兄弟二人从山西洪洞县迁来,胡大斗在胡集建村,胡二斗在此建村,称小胡家。1918年属商水县西区停营地方。1947年12月属郾商西…[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始祖党一德兄弟三人从山西洪洞县迁此,老大定居南侧,村名党寨。老二居中,村名前党。老三居北侧,村名后党。1918年属商水县西区巴村地方。1947年…[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末,胡姓兄弟二人胡大斗、胡二斗从山西洪洞县迁来,胡大斗在此建村,有集市,故称胡集,胡二斗在别处建村,称小胡家。1918年属商水县西区停营地方。194…[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元初,訾姓于此建村,筑有草房,取村名小訾家。1918年属商水县西区停营。1947年12月属郾商西县。1949年2月属商水县。1955年12月属大訾乡。…[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年间,贾中、贾松兄弟二人从郾城县万金村移来,全家共七人,筑草房六间。明末,訾、徐、朱、陈四家从村南一公里处田洼庄迁此,时有42人,经大家协商,定…[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末,马、安二姓于此建村,名马安庄。后马姓搬出,称安庄。清末,冯姓十八户人家从冯楼迁此,后有毛姓、李姓相继迁入,村名仍用安庄。1918年属商水县西区停…[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末,田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村中建有两所楼房,故取名双楼田。1918年属商水县西区停营地方。1947年12月属郾商西县民主政府。1949年2月郾商…[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末,于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故名于庄。1918年属商水县西区固现。1947年12月属郾商西县。1949年2月属商水县。1961年8月,建于庄大队,…[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末,郭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村中有一片竹园,取名竹园郭,因“竹”和“朱”谐音,村名演变成朱郭。1918年属商水县西区固现地方。1947年12月属郾…[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初,张、杨二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取名张杨,后张、杨二姓无子嗣承继,魏、郝两姓人家相继迁入,村名沿用张杨。1918年属商水县西区巴村地方。1947…[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初,严、杨二姓于此建村,筑有楼房,始名严村。同期,邵姓兄弟二人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清乾隆年间,天灾人祸,瘟疫流行,严、杨二姓外迁,村内仅剩邵姓13…[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初,始祖党氏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定居,因山西原驻地村名叫党寨,为不忘故地,村名仍定名党寨。1918年属商水县西区巴村地方。1947年12月属郾商西县。1…[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末,朱氏兄弟二人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定居,朱青(随父姓)、刘宏(随母姓)兄弟二人分而居之,朱青在朱庄建村,刘宏在此建村,村庄取名刘楼。朱青、刘宏的坟墓还…[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古有“八里长村”之称,“八”“巴”同音,村名演变为巴村。《商水县志》卷六河渠志记载:“巴村桥一名通济桥,城西四十二里;清嘉庆道光间,贾恭修,监生惠景元…[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初,有袁庄、吴庄、徐庄三个小村庄,后人口增多,三个村庄连在一起,村庄以姓氏取名,叫袁吴徐。1918年属商水县西区南陵地方。1947年12月属郾商西县…[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初,李姓居此,村西有庙堂,村名叫李堂。清末,李姓无子嗣承继,改称三合寨,后又改称罗堂、罗庄。1949年,因巴村区有同名村庄,娄姓多,改称娄庄。191…[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年间,杨姓由邓城杨湾迁此建村,盖有楼房,取名小杨楼。1981年11月,后因重名更名为杨楼。1918年属商水县西区南陵。1947年12月属郾商西县…[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初,贾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故名贾庄。1918年属商水县西区巴村地方。1947年12月属郾商西县民主政府。1949年2月属商水县。1950年属九区…[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末,司、李两姓人家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取名司里家,因“司”与“四”、“李”与“里”谐音,因距离巴村集四里,司里家演变为四里家,俗称四里。1918年…[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三国魏将邓艾在此筑城屯粮,城四周海河围绕,故名上城。明洪武年间,一朱姓逸士于此建村,村名仍沿用上城,村东有他姓建一小村,名曰下城。后战火纷乱,下城毁灭…[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韩、王两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因韩姓人较多,故名韩庄。1929年属西华县第七区(存信)上城乡。1947年12月属郾商西县。1949年2月属商水…[详细]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年间,始祖朱氏兄弟三人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分居三个村,老二定居此地,村庄取名黑朱家。1929年属西华县第七区(存信)吕刘乡。1947年12月属郾商…[详细]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年间,始祖张明远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张庄。1929年属西华县七(存信)吕刘乡。1947年12月属郾商西县。1949年2月属商水县。1961…[详细]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末,吕、刘两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故名吕刘。1929年属西华县七区(存信)。1947年12月属郾商西县民主政府。1949年2月属商水县。1961年…[详细]
区划代码:~22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末,崔姓八户、王姓二户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因崔姓人数较多,村庄取名崔庄。1929年属西华县第七区(存信)上城乡。1947年12月属郾商西县。194…[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