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洛峪社区 | 隶属:城关镇 |
行政代码:410326100011 | 代码前6位:410326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79 | 邮政编码:471000 |
城乡分类:镇中心区 | 分类代码:121 |
车牌代码:豫C | 行政级别:社区 |
地名由来:
因在洛峪河峡谷口形成村落,故名洛峪。据小龙鱼落户到紫逻山峪口处的一口深井里隐居。为了报答乡亲们暗地保护自己的恩情,每当快要下雨时,小龙鱼就从井口往外冒白气,告诉人们天要变了。从那以后,人们为了祈求小龙鱼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就在冒白气的井边盖起了小庙,供奉小龙鱼。久而久至又在庙旁形成了村落,人们说这是小龙鱼落脚的地方,故名落鱼,后沿革为洛峪。
基本介绍:
洛峪位于汝阳县城东3公里处,东与武湾村为邻,北和三角村相连,正西和杨庄相连,西南与古严村相邻,东南临汝河岸边,临木公路临村而过。发源泉于郜园村西部山区的洛峪河穿村而过,汇入汝河。村东、村南两面环山,西南一面朝岭,东南一面临水。现有个村民小组,600余户,2300余人。全村面积3.7平方公里,耕地1000余亩林地541亩,村庄占地288亩。
传说有牧童看见村中古井白气冲天,继而为去,接着便会下雨。牧童见白气冲出井口,就把筛子盖在井口上。一阵雨过后,白气又往井里钻,结果却落在筛子上,变成了一条鱼。从此,这个村子就叫落鱼村,后演变为洛峪村。据周围地名考证,原区域内古树参天,上世纪50年代村里古树数十棵,最大的直径有2米多,这些大树均献身于1958年的大炼钢铁运动。
洛峪村区有18个姓氏,其中以张、孙、娄、李、朱五大姓居多。张姓分别由本镇杨庄村及三屯等地迁来,孙姓分别自蔡店、杜康村及三屯乡迁入,娄姓从汝州迁入,据传,乔姓为最早祖居者,后已全部迁出。
经济产业
洛峪农民以前经济收入以卖粮食、棉花为主。解放初期,有两家钉锅匠,两家杂货摊,经济发展十分缓慢。
全村现有耕地人均不到一亩,全部为坡地。
改革开放后,村里经济有了较大发展,种植业方面有菜园、畜牧业方面有养凌晨专业户家,养鸡专业户外家,还有养猪、养牛等。有大小车辆300余台,有石灰窑2处,木器加工厂3个,大小商店10多个。
人民生活
解放前,因交通闭塞,文化落后,村民生活极端端困苦,吃了上顿没下顿,穿的非常破烂,有的家里连被褥都没有,冬天睡在光板席上,住的大多是草房,粮食加工为石磨、石碾为主。洛峪村原有水磨两座,水力扎花车两台。主要有大麦、小麦、红薯、玉米,以红薯、玉米为主,农闲时有些人家只吃两顿饭。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民生活水平略有改善,但温饱问题仍然没有彻底解决。如今村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主粮基本以细粮为主,衣食住行的条件都有了根本性的改变。现在,全村有农用车100多台,摩托车几乎家家都有,电视机、洗衣机、电风扇已基本普及,电脑、空调、冰箱已入住平民家庭,已不是什么稀罕物件。住房由过去的土坯房变成了砖混结构的平房,有相当一部分家庭还盖起小洋楼,家家户户都用上自来水。2001年投资10余万元硬化通村、通户道路,结束了有史以来雨天一身泥,睛天一身土的历史。2004又投资30余万元对村小学进行了彻底改建,教学设施大为改观。
2012年依据县政府县城东扩之布署,洛峪村进行了村改居工作,全村村民变农业户口为非农业户口。
2013年依据县、镇规划,征得村民同意洛峪村进行整体搬迁。国土资源局、镇政府及村三委制定了搬迁安置措施,统一将洛峪居委会搬迁至与郭木路西处,2013年5月新区开始建设,彻底改变了洛峪村布局混乱,道路狭窄的局面,搬迁安置措施惠村惠农民,看到新建的小区,整齐划一,错落有致,居民普通反映搬迁安置就是好。
2014年响应政府号召,洛峪居委会实行了土地流转,彻底改变了土地荒芜无人种,小块耕种路不通的局面,把有限的土地集中到种植能人手中进行规模经营使之发挥更大的效益。
组织建设
因解决前入党员的党员全部亡故,资料遗失,据说娄建生同志是最早的中-员,目前洛峪居委会现有党员79名,支部3名,村委3名。
民俗风情
传统节日几乎每月都有。如正月初一至初五为大年,正月十五至十六为元宵。二月初三为龙抬头,村民各家都炒玉米花,更有小孩在这天有“推龙头”的说法。五月有端阳节,棕子是端阳节食品,又有端阳节采百草为荣的习俗。六月六也是村民必庆的节日,但其意不详。七月初七是节,民不庆,但多情的青年人会在瓜棚/豆架之下看天上牛郎织女,在大多情况下,天会下雨,即所谓的情人泪。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时鲜瓜果,月饼是当节食品。九月九日是重阳节,富人和文化人有登高赏菊之兴,村民多不以为然,但也有村民煎煎饼为庆。十月初一为鬼节,其节意义有二,一是农闲,接女送媳,以油馍为礼;二是天已寒冷,怜悯孤魂野鬼和已故亲人,在十字路口烧寒衣纸,大有“有衣共穿,有食共享”之意。十二月有腊八节,当节食品是粥,多采用粮食加工成的杂面,花生仁、芝麻、炒黄豆等做成,名曰腊八粥。据说自吃此粥之日起,天气灰蒙不清,直至来年清明节,期间登高山也不能望远。十二月又名腊月,二十三日也是民庆大节,又叫小年,当节食品是发面烧饼等等。
民间艺术
村民历来有冬闲时唱戏和搞其他文化娱乐活动的习惯,大体上有竹马、旱船、高跷;剧各是曲剧,剧目有《小姑贤》、《闫家滩》、《游龟山》、《庄子探妻》等。
重大事件
1932年冬季,山北土匪大约300余人围困村庄,村民奋起自卫,用土枪、土炮打死打伤土匪数名,村民无一伤亡。
1937年,天大旱,秋夏两季颗粒未收,村民多外出到南方要饭。1943年7月,蝗虫成灾,遮天蔽日,农作物被吃剩下一条光秆。
1944年日寇进犯,抓走洛峪村村民多人。
1945年,村里发生疫病,前后不到三个月,全村死亡八九十人。
1946年,农历大年三十晚,洛峪村发生一起灭门惨案,洛峪村堂兄弟孙水泉、孙定因种地发生矛盾,孙水泉与其亲兄孙万一将孙定一家老幼七口人全部杀死,放火烧房灭尸,解放后孙水泉、孙万一被政府镇压。
1988年遭遇百年不遇的暴雨洪灾,冲毁桥梁三座,农田数百亩,民居倒塌数十间,无人员伤亡。
2001年,硬化村村通道路。
2004年,筹资30余万元彻底改建村小学。
2012年,村改居委会
2013年,村整体搬迁,建小区。
2014年,农民土地流转。
洛峪社区与寺湾村社区、云梦社区、东街社区、西街社区、南街社区、北街社区、古严社区、桃园社区、朝阳社区、杜康社区、杜鹃社区、城东社区、武湾社区、三角社区相邻。
信息来源:汝阳县城关镇人民政府
历史沿革:
明清时期,为洛峪宇字保,属紫逻里。
民国时,属凤山镇。
1949年,为洛峪乡,属城关区。
1955年,建立洛峪中心乡,属县直管。
1958年,改为洛峪人民公社。
1962年5月,建立洛峪大队,属城关人民公社。
1982年4月,更名洛峪村民委员会,属城关镇。
2013年,成立洛峪社区居民委员会,属城关镇。
周边相关:
洛峪社区附近有恐龙谷漂流景区、西泰山、汝阳恐龙国家地质公园、龙隐景区、杜康仙庄、鬼谷子故里等旅游景点,有汝阳花生、汝阳杜康、汝阳杜仲、汝阳红薯、汝阳香菇、汝阳梅花玉等特产,有南庄木偶戏、杜康酿酒工艺、鬼谷子的传说、洛阳正骨(平乐郭氏正骨)、关林信俗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