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崖底街道 | 隶属:湖滨区 |
行政代码:411202007 | 代码前6位:411202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98 | 邮政编码:472000 |
车牌代码:豫M | 行政级别:街道 |
辖区面积:约33.9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4.7万人 |
人口密度:约1386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10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因最初建乡时,乡政府驻地设在崖底村而得名。
基本介绍:
湖滨区崖底街道位于三门峡市市区南部,西邻陕县和三门峡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依市区,东与交口乡相接。陇海铁路、310国道、连霍高速公路和郑西客运专线穿境而过,交通便利,风景优美。现管理崖底村、东贺家庄村、西贺家庄村、陈宋坡村、岗上村、家王庄村、师家渠村、梁家渠村、斜桥村9个村委会,51个村民组,户籍人口1.6万人。原崖底乡在2005年的乡镇改革中被撤销,随后成立了崖底街道办事处。
-
城中村改造
崖底街道所辖村庄大部分位于三门峡市市区,其中师家渠村、崖底村、梁家渠村等更是处于市区的繁华地段,是典型的“都市村庄”。2007年,三门峡市着手开始进行城中村改造,在全部需改造的13个村庄中
历史沿革:
原崖底乡在2005年的乡镇改革中撤销,随后成立了崖底街道。
崖底街道所辖村庄大部分位于三门峡市市区,其中师家渠村、崖底村、梁家渠村等更是处于市区的繁华地段,是典型的“都市村庄”。
2007年,三门峡市着手开始进行城中村改造,在全部需改造的13个村庄中,崖底街道占了6个。
分别是师家渠、崖底、梁家渠、家王庄、西贺家庄和斜桥。
师家渠村的拆迁已经部分展开。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商务中心社区是河南省三门峡市湖滨区崖底街道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传明末清初时,有一姓王的人家居住此地,取名王家寨,随着寨内住户逐渐增加,部分居民移至寨南崖下居住,故名。1949年属陕县。1958年属红旗人民公社。1…[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因早先贺氏在此建村,村分东西两处,处于东部,故名,后贺姓消失,村名无改,仍沿旧称。1949年属陕县。1956年属家王庄乡。1957年属家王庄中心乡。1…[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因早先贺氏在此建村,村分东西两处,处于西部,故名,后贺姓消失,村名无改,仍沿旧称。1949年属陕县。1956年属家王庄乡。1957年属家王庄中心乡。1…[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宋、陈姓最先在南塬大倾斜的坡上建居住地,故名。1949年属陕县。1957年属家王中心乡。1958年属红旗人民公社。1961年属崖底人民公社。1984年…[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说早先一贩缸商人途径附近时,绳子断裂,小缸原地未动,而大缸却滚落此处,故得名大岗村(谐音大缸村)。1958年属红旗人民公社。1961年属崖底人民公社…[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其地初建,有贾王两姓,故名贾王庄。后贾氏衰落,他姓迁入,遂以家代贾。1949年属陕县。1956年属三门峡工区家王庄乡。1957年属三门峡市家王庄中心乡…[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因师姓建村广济渠旁,故名。1949年属陕县。1957年属家王庄中心乡。1958年属红旗人民公社。1961年属崖底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师家渠村民委员…[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梁氏建居住点在广济渠旁,故名。1949年属陕县。1956年属三门峡工区梁家渠乡。1957年属三门峡市家王庄中心乡。1958年属红旗人民公社。1961年…[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因该地有一座桥方位不正,故名。1949年属陕县。1957年属家王庄中心乡。1958年属红旗人民公社。1961年属崖底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斜桥村民委…[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韩姓人家最早定居此地,故名。1949年属陕县。1957年属三门峡市家王庄中心乡。1958年隶属红旗人民公社。1961年隶属崖底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详细]
上官仪
上官仪(608年-665年),字游韶,初唐著名诗人,他的诗“绮错婉媚”,具有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的倾向,形成当时争相模仿的新诗体——上官体。上官仪曾任西台侍郎,封爵楚国公(赠),代表作有
魏野
魏野 (约960~1019年),字仲先,号草堂居士,宋代陕县(今崖底乡三里桥村)人,世代务农,喜欢吟咏诗篇,不追求闻名显贵。居住在陕州城东郊,依土崖凿洞,名曰乐天洞,洞前盖有草房,名曰草堂,自植竹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