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汴岗镇 | 隶属:扶沟县 |
行政代码:411621108 | 代码前6位:411621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94 | 邮政编码:466000 |
车牌代码:豫P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82.31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4.84万人 |
人口密度:约588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7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隋代,瓦岗寨魏王李密卒后葬于此处岗上,得名殡王岗。1949年演变为汴岗。
李密(582年-619年1月20日),别名玄邃、法主、刘智远,隋唐时期群雄之一。李密壮大瓦岗寨,建立西魏政权,称魏公;屡破隋军,大败宇文化及。但后来因杀瓦岗军旧主翟让,引发内部混乱,屡被隋军击败。李密率残部投降李唐后又叛唐自立,最终被盛彦师…… 李密详细信息++
基本介绍:
汴岗镇地处豫东平原,黄泛区腹心,扶沟、太康、西华三县结合部。相传唐初魏王李密南征路过此地得病,死后葬于此村,故名殡王岗,后演变为汴岗。1949年建立汴岗区,1958年改称人民公社,1983年改称为汴岗乡,1999年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乡建镇。全镇辖27个行政村,42600口人,自然面积92.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0248亩。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以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为指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开放为动力, 以市场为导向, 以科技为先导, 以“公司+农户”全程服务体系为保证揽农村工作全局,促使全镇两个文明建设健康协调发展,截止2001年底,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4.53
历史沿革:
1912年属扶沟县东区(吕潭)。
1949年属扶沟县四区(汴岗)。
1956年设立汴岗中心乡。
1958年改为汴岗人民公社。
1983年更名为汴岗乡。
1997年改置汴岗镇。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杨姓是汴岗最早的居民,远在唐时就世居此村。后人口渐少,现只有少数住户。现李姓占汴岗居民95%。汴岗原名殡王岗,系唐代李密称王,葬于村西头,故名殡王岗。…[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杨姓是明初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先在兰子杨落户,后又分居于此,因村在陵前,杨姓居多,称杨陵岗。1949年改为强陵岗。清代属扶沟县杨陵岗地方。民国年间属扶沟…[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杨姓于明末由汴岗镇东兰子杨村迁此建村,定名为大杨庄。因有两个大杨庄,1957年,改名为后杨。清代属扶沟县杨陵岗地方。民国年间属扶沟县东区(吕潭)。19…[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初年,双洎河边住一宋姓,为了交通方便,自己出资修一座桥,后来村名就以宋桥命名。清代属扶沟县强陵岗地方。民国年间属扶沟县东区(吕潭)。1949年属扶…[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贾鲁河从此地流过,为过河方便,河东13个杨姓村庄集资修建一座桥,故名杨桥。清代属扶沟县杨陵岗地方(今强陵岗)。民国年间属扶沟县东区(吕潭)。1949年…[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王姓清代中叶从扶沟县南王墩迁来,在贾鲁河的两边建村,为便于来往王梅在此修一座桥,人称王梅桥。后来演化成两个村名,东王梅桥和西王梅桥。1966年简化成东…[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方姓于明代中期从浙江迁此建庄,当时此地是开封至周口的大官道,南来北往的重要路口,方姓在此开饭店,故称此为方口。清代属扶沟县水泉地方。民国年间属扶沟县东…[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大明政府由南京迁往北京时,路过此处,有一王妃在此死去,在村西头奶奶庙后埋葬行成一个坟冢,故城落驾庄。罗姓先祖在清代中叶,从江西豫章迁居到扶沟南罗…[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马姓先祖是清末从扶沟县西边晋岗李迁此建庄。清代属扶沟县水泉地方。民国年间属扶沟县东区(吕潭)。1949年属扶沟县四区(汴岗)。1958年设马庄大队属汴…[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郑湾、陈湾、张湾原是一个村庄。1947年黄水后,重建家园时,分建成了3个庄。因郑姓村庄建在贾鲁河河湾处,故名郑湾。清代属扶沟县吕庙地方。民国年间属扶沟…[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郭姓家谱记载:唐郭子义后裔,明洪武年间从山西太原郭寨,迁移到太康县瓦屋,明末迁此。当时手工艺织首帕驰名,故以此为村名。清代属扶沟县吕庙地方。民国年间属…[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原在村东北有一塚子,当王莽赶刘秀时,刘秀人马路过荒塚,急需饮水,结果在荒塚下出现一股喷泉,向南流去,故名水泉。清代属扶沟县水泉地方。民国年间属扶沟县东…[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中叶,该地原是李子园村财主八秀才修建的花园,只住两户看管花木的李姓穷人,后来发户成庄,称李庄。清代属扶沟县杨陵岗地方。民国年间属扶沟县东区(吕潭)…[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元代时村名是碰头。传原来是个土寨,也是农村一集市,到明代黄河决口,水冲倒村西头两个神胎,一个是铜铸,一个是铁铸,在水中两神头碰的声音很响,惊动全村,群…[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年间,刘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并修桥,故名。清代属扶沟县水泉地方。民国年间属扶沟县东区(吕潭)。1949年属扶沟县四区(汴岗)。1958年设刘桥…[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轩辕先祖迁此建村,村边有大土冢,面积45000平方米,冢前有一庙院,两座大殿,前殿称平帝庙,后殿称关帝庙,庙正座落在岗陵上故得名。清代属扶沟县黄河…[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曹姓于明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庄,故名曹家。清代属西华县。民国年间仍属西华县。1949年属扶沟县四区(汴岗)。1958年设曹家大队,属汴岗公社。1…[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闫姓于明初从山西洪洞县迁来,此村闫姓居多。古时有古城未建成。现村东头尚有城墙没淤平,故称城闫。清代属扶沟县黄河洼地方。民国年间属扶沟县东区(吕潭)。1…[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李绍岗系李姓先祖的名字,他才智超人,好善乐助,闻名遐迩,村名以其姓名而得。清代和民国年间属太康县。1949年属扶沟县四区(汴岗)。1958年设李绍岗大…[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耿姓于明初从山西洪洞县迁太康县北40里小耿村。清代中叶迁到扶沟县大岗寺(大善寨)。清咸丰年间分居此地建村,故名。清代属太康县。民国年间仍之。1949年…[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胡姓先祖于明万历年间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称大胡。清代属扶沟县鸡喔塚地方。民国年间属扶沟县东区(吕潭)。1949年属扶沟县四区(汴岗)。1951年属扶…[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于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居住。明末李自成义军曾在此扎营,故村名称于营。清代属扶沟县黄河涯地方。民国年间属扶沟县东区(吕潭)。1949年属扶沟县四区(汴…[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温姓先祖是明代中叶从山西泽州府凤台县三家店迁到此建庄,因温姓较富,修建有楼房,故名温楼。清代属扶沟县黄河涯地方。民国年间属扶沟县东区(吕潭)。1949…[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代中期,姜姓从大新姜老迁此建村,后姜绍业、大姜庄、小姜庄、姜路庄等村庄部分村民分居到此,取名姜庄。清代属扶沟县黄河涯地方。民国年间属扶沟县东区(吕潭…[详细]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张营、郭营、王营在明代末年有张,郭、王三位将军率兵在此屯田,官兵调走,所留营址,为劳动人民住憩,后来成为村庄,老营号成为村名,故名张营。清代属扶沟县杨…[详细]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末,杨姓有名秀才考中贡士,很有名气,后村庄名也就改成贡士庄。清代属扶沟县杨陵岗地方。民国年间属扶沟县东区(吕潭)。1949年属扶沟县四区(汴岗)。1…[详细]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东焦岗,因焦姓在此土岗建庄得名。明代中叶刘姓落户此村,刘耀环在京城招了驸马,在村修了五所高大望京楼,便于郡主登楼眺望京城,后来村以五所楼为名。清代…[详细]
汴岗大盆鸡是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汴岗镇的特色美食。大盆鸡采用当地土鸡,加以辣椒、花椒、八角、桂皮、香叶、肉蔻、白芷、丁香等烹制出来,色泽微黄,味美肉嫩,汤汁浓稠,十分可口,来品尝者络绎不绝。扶沟汴岗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