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张三寨镇 | 隶属:长垣市 |
行政代码:410728110 | 代码前6位:410728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73 | 邮政编码:453000 |
车牌代码:豫G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40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3.1万人 |
人口密度:约775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8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明洪武年间,张氏三兄弟由山西洪洞移民至此,建村筑寨,得名张三寨。
荣誉排行:
2022年3月,张三寨镇被命名为2021年度河南省卫生乡镇。
2021年1月,河南省爱卫会命名张三寨镇为2020年度河南省健康乡镇。
基本介绍:
张三寨乡位于长垣城北20公里,乡域面积40平方公里,辖28个行政村,4.1万亩耕地,3.06万口人,是长垣城北重要的优质商品粮生产基地和医用卫生材料生产基地。张三寨乡交通便利,东临长濮公路,西接106国道,北与滑县高平乡搭界,文明渠穿境而过,乡域内村村通柏油路。张三寨乡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春秋战国时期著名桂陵之战遗址和宋代名臣程颢的“程夫子祠”就在该乡境内。张三寨籍的诸多学者、专家、知名人士和政界领导遍布全国各地。
经济建设:
近年来,张三寨乡党委政府组织带领全乡干群认真实践“-”重要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实现了经济快速腾飞和社会事业和谐发展。全乡已
历史沿革:
清天命元年(1616)属直隶省大名府。
1912年属直隶省大名道。
1928年属河北省第十一行政督察区滑县。
1943年至1945年属滨河县,后属长垣县第七区。
1949年属平原省濮阳专区长垣县丁栾区,属之。
1952年平原省撤销,随长垣县属河南省濮阳专区。
1954年属新乡专区。
1955年随长垣县属安阳专区。
1958年置丁栾人民公社,属之。
1961年丁栾改区,下设丁栾、张三寨、满村、陈墙、沙丘、官桥营6个小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明初洪武年间由山西洪洞县移民至此,由张氏三兄弟建村得名。明初成村。旧属滑县。1943年属滨河县。1946年属长垣县第七区。1958年建张三寨生产大队,…[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初洪武年间由山西洪洞县移民至此,由张氏三兄弟建村得名。明初成村。旧属滑县。1943年属滨河县。1946年属长垣县第七区。1958年建张三寨生产大队,…[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初洪武年间由山西洪洞县移民至此,由张氏三兄弟建村得名。明初成村。旧属滑县。1943年属滨河县。1946年归长垣县第七区。1958年建张三寨生产大队,…[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相明初洪武年间由山西洪洞县移民至此,由张氏三兄弟建村得名。明初成村。旧属滑县。1943年属滨河县。1946年归长垣县第七区。1958年建张三寨生产大队…[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落山集,后因有河经此,易今名。旧属滑县。1943年属滨河县。1946年归长垣县第七区。1958年建临河生产大队,属丁栾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临河…[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初始由牛氏所建,因其为人厚道,后陆续有新姓氏迁入,而取名新寨。旧属滑县。1943年属滨河县。1946年属长垣县第七区。1958年建新寨生产大队,属丁栾…[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初洪武年间由山西洪洞县马氏移民建村,以平安和睦之意命村名。明初成村。旧属滑县。1943年属滨河县。1946年属长垣县第七区。1958年建马安和生产大…[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初洪武年间由山西洪洞县崔氏移民建村,以平安和睦之意命村名。明初成村。旧属滑县。1943年属滨河县。1946年属长垣县第七区。1958年建崔安和生产大…[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初洪武年间由山西洪洞县陈氏移民建村,以平安和睦之意命村名。旧属滑县。1943年属滨河县。1946年属长垣县第七区。1958年建陈安和生产大队,属丁栾…[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筑村寨时形状似虎头状,取名虎头寨。旧属滑县。1943年属滨河县。1946年归长垣县第七区。1958年建虎头寨生产大队,属丁栾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虎…[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原名裴村。清嘉庆年间,村民有事经官,公堂官将裴读为皮,被笑乡里,久之演今名。旧属滑县。1943年属滨河县。1946年归长垣县第七区。1958年建皮村生…[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嘉庆《长垣志》载,明初洪武年间,吴氏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在官桥旁建村得名吴官桥,后肖氏移此,易今名。明初成村。旧属滑县。1943年属滨河县。1946年…[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高胜坡。后高胜坡渐平,易今名。明初成村。旧属滑县。1943年属滨河县。1946年属长垣县第七区。1958年建草坡生产大队,属丁栾人民公社。1983…[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张氏移民在此修建了一条土堤,取名为横堤,依堤建村而得名。明初成村。旧属滑县。1943年属滨河县。1946年归长垣县第七区。1958年建横堤生产大队…[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嘉庆《长垣志》载,明初洪武年间,李氏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在官桥旁建村得名。明初成村。旧属滑县。1943年属滨河县。1946年归长垣县第七区。1958年…[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嘉庆《长垣志》载,明初洪武年间,焦氏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在官桥旁建村得名。明初成村。旧属滑县。1943年属滨河县。1946年属长垣县第七区。1958年…[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马庄,村北有一土岗,岗上有一小屋,大水淹庄时村民在此避难,易今名。旧属滑县。1943年属滨河县。1946年属长垣县第七区。1958年建小屋生产大队…[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年间山西洪洞县移民所建,因位于一河道旁,村中徐氏居多,故名徐河道。后易名河道。明成村。旧属滑县。1943年属滨河县。1946年属长垣县第七区。1…[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曹村,宋神宗十年(1077),程颢率领军民在此堵决口、修桥,屯兵之处被称为官桥营,后演为村名。旧属滑县。1943年属滨河县。1946年归长垣县第七…[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韩氏建村,原名韩村堂,民国年间简称今名。旧属滑县。1943年属滨河县。1946年归长垣县第七区。1958年建河道生产大队,属丁栾人民公社。1971年改…[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宋代的胙城县就在今天的西角城村。传为胙城县城的一角,因有东角城,故名。1958年建西角城大队,属张三寨乡。1983年改为西角城村民委员会,属张三寨乡。…[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十三年(1415),张博兄弟二人移民至此建村,得名张博寨。后讹写为卜,沿用至今。1958年成立河道大队。1973年建张卜寨村生产大队。1983年…[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战国时期古战场桂陵遗址,明初移民到此建村,这里有两座大岗,名为大堽。1989年分为大堽前、大堽西、大堽东,为大堽东。明初成村。旧属滑县。1943年属滨…[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战国时期古战场桂陵遗址,明初移民到此建村,这里有两座大岗,名为大堽。1989年分为大堽前、大堽西、大堽东,为大堽西。明初成村。旧属滑县。1943年属滨…[详细]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战国时期古战场桂陵遗址,明初移民到此建村,这里有两座大岗,名为大堽。1989年分为大堽前、大堽西、大堽东,为大堽前。明初成村。旧属滑县。1943年属滨…[详细]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相原名裴村。清嘉庆年间,村民有事经官,公堂官将裴读为皮,被笑乡里,久之演今名。旧属滑县。1943年属滨河县。1946年归长垣县第七区。1958年建皮村…[详细]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原名裴村。清嘉庆年间,村民有事经官,公堂官将裴读为皮,被笑乡里,久之演今名。旧属滑县。1943年属滨河县。1946年归长垣县第七区。1958年建皮村生…[详细]
区划代码:~22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相原名裴村。清嘉庆年间,村民有事经官,公堂官将裴读为皮,被笑乡里,久之演今名。旧属滑县。1943年属滨河县。1946年归长垣县第七区。1958年建皮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