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东于村 | 隶属:于村乡 |
行政代码:130982208205 | 代码前6位:130982 |
长途区号:0317 | 邮政编码:061000 |
城乡分类:乡中心区 | 分类代码:210 |
车牌代码:冀J | 行政级别:村 |
地名由来:该村建于宋朝。因建村初,村的形状似“鱼”故起名为鱼村,后来把“鱼”字写为“于”字。1937年分成两个村,因该村在东边,故名东于村。
据传说,东于村在明朝建村,至今已有400年。始建时,村坐落形状似鱼,所以叫鱼村,以后改名于村。在任丘县城正北偏东相距40里,东临晋王公堤和古洋河。解放前20世纪初,东于西十户人家,以周、杨两姓为主十几姓的村民聚集一村。街长不到200米,东西两头各有一颗大槐树,两人合抱粗。村东头是烧烘庙,是村里死人后报庙烧纸货送亡者上路的地方,西头是关公庙,老百姓叫关老爷庙。
原本和西于村一派行事,在1948年两村分开,各自为政,自建党支部。以周发起、白树森为领导的党组织十几名党员,400名群众。
解放前居住条件极差,除几家富裕户是砖房外,其余土坯房占大多数。耕地因地势低洼,千数亩土地十年九涝,盐碱贫瘠,靠天吃饭,收成薄弱,大多数村民靠扛长活、打短工维持着汤菜半年粮的生活。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八年中,日寇到处烧杀抢掠,老百姓们受尽苦难。
在共产党毛主席的领导,解放了全中国,使全国人民脱离苦海。东于在1953年互助组,1954年成立了联盟和荣裕两个初级社,1956年成立高级社,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人民生活逐步得到改善。
在上级党的领导关怀下,村支部已经发展到50名党员,带领全村群众努力奋斗。特别在改革开放以来,东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都住进宽敞明亮的大砖房,有四户盖起了三层小楼。由于机械化的发展,大大解放了劳动力。从而带动了工农业的发展工农业的发展,开办了以暖气炉为主,大小几十家企业,打工人数达到几百人。农业大发展,产量由原来百十斤达到千斤以上,种地有补贴,衣食住行今非昔比,个人汽车达到百辆,大队建立文化广场,每天有200多人唱歌跳舞,并安装了十几种健身器材,空闲时间进行锻炼健身。街道和地里铺设了水泥路,并在两旁栽上了树,合作医疗使老百姓受到实惠,特别是大病患者,解决了困难。老人有养老金,老有所依、老有所养。人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到处呈现欣欣向荣景象,幸福生活越来越好。
东于村附近有任丘五龙潭、鹊山祠、华北油田科技展览馆、白洋淀千里堤、白马庙、哑叭庄龙山文化遗址等旅游景点,有火烧夹驴肉、白洋淀红心鸭蛋、罗圈烧饼、白洋淀菱角、油酥烧饼、老豆腐等特产,有辛安庄民间音乐会、鄚州庙会、冀中笙管乐·东姜音乐会、古建青砖制作技艺、任丘帱州庙会、任丘大鼓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