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陂面镇 | 隶属:阳春市 |
行政代码:441781107 | 代码前6位:441781 |
行政区域:广东省 | 地理分区:华南地区 |
长途区号:0662 | 邮政编码:529500 |
车牌代码:粤Q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18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3.89万人 |
人口密度:约330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个社区、17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民国七年(1918年),西山河出口处筑拦河水“陂”,检查竹木以收取赋税,“陂”的南“面”建成集市,因集市之所在地而称“陂面圩”。
荣誉排行:
2021年6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陂面镇人口数量为3.89万人,位列阳春市各街道乡镇人口数量排行榜第9位。
2020年8月,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公布第二批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名单,陂面镇榜上有名(淮山)。
基本介绍:
一、陂面镇基本情况
陂面镇位于阳春市北部,漠阳江上游,离市区20公里处,全镇总面积118平方公里,总人口5.8万人,劳动力3.5万人,该镇土地平坦,是阳江市、阳春市“三高”农业示范镇,目前镇内的优质粮、淮山、蔬菜、荔枝、龙眼等生产种植已初具规模。陂面镇矿产、水力等资源十分丰富,其中化工石、水泥石的贮藏量约1亿立方米。
二、陂面镇投资环境情况
(一)基础设施完善。
1、交通方面:镇内公路纵横交错,水泥路通车总里程达105公里,通村委会公路已全部铺设水泥路。三茂铁路贯穿全境,境内有三个火车客(货)运站。通往广州可走新高线(广州至新兴到高州)或阳江线的开阳
历史沿革:
明、清时期,为高岗堡,堡址位于隋开皇十年(590年)所设的流南县旧址。
民国七年(1918年),在西山河出口处筑拦河“陂”,陂南面渐成集市,称“陂面圩”。
1962年,从合水公社分出设陂面公社。
1975年10月,复设的陂面公社治所改在新址黄牛头。
1986年12月,建陂面镇。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居委会位于黄牛岭,故名。自批准设立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123,为特殊区域。
因居委会位于陂面圩,故名。自批准设立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建立湾口村。1949年设立乡,1958年改为大队。1983年改为乡政府,1986年改为村委会,1989年改为管理区。…[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在境内建河仔岩村。土改队把原高南乡南部划为一个乡,叫南星乡。1949年设立乡,1958年改为大队。1983年改为乡…[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49年设立乡,1958年改为大队。1983年改为乡政府,1986年改为村委会,1989年改为管理区。1999年2月5日由阳春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新民…[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民国二年(1913年)建猪乸夹村。1951年,在该村成立农会,因村名不雅,取“世界大同”之义称大同农会。1958年设大同大队。1983年改为乡政府,1…[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建村,称灰砂墙村。1949年设立加祥乡,1958年改为大。,1983年改为乡政府,1986年改为村委会,1989年改为管理…[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弘治年间(1488-1505)建村。1951年设立乡,1958年改为大队。1983年改为乡政府,1986年改为村委会,1989年改为管理区。1999…[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在大㙟石山群南端建立村庄,称为石尾村。1949年设立乡,1958年改为石尾大队。1983年改为乡政府…[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49年设立乡,1958年改为大队。1983年改为乡政府,1986年改为村委会,1989年改为管理区。1999年2月5日由阳春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联民…[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同治四年(1865年),建村起名上塘。1951年设立上塘乡,1958年改为大队。1983年改为乡政府,1986年改为村委会,1989年改为管理区。1…[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光绪元年(1875年)建立㙟仔圩。1949年设立乡,1958年改为大队。1983年改为乡政府,1986年改为村委会,1989年改为管理…[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建村。1949年设立那座乡,1958年改那座大队。1983年改为乡政府,1986年改为村委会,1989年改为管理区。…[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49年设立乡,1958年改为大队.1983年改为乡政府,1986年改为村委会,1989年改为管理区.1999年2月5日由阳春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潭潦…[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49年设立乡,1958年改为大队。1983年改为乡政府,1986年改为村委会,1989年改为管理区。1999年2月5日由阳春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上河…[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解放前此境为高北乡管辖,解放后期设立三㙟乡,1958年改为大队。1983年改为乡政府,1986年改为村委会,1989年改为管理区。199…[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杨、蔡两姓村民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从信宜县迁来,共建惠周寨。1951年设立乡,1958年改为大队。1983年改为乡政府,1986年改为…[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在陂面镇境,南朝时,由高凉部落建立高岗峒。明、清朝设高岗堡。民国时,把原高岗堡划分为高南、高北乡。由于地处西山河之南,1951年秋,土改把高南乡命名为…[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1年秋属南河乡,1958年改为大队。1983年改为乡政府,1986年改为村委会,1989年改为管理区。1999年2月5日由阳春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