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樟市镇 | 隶属:曲江区 |
行政代码:440205107 | 代码前6位:440205 |
行政区域:广东省 | 地理分区:华南地区 |
长途区号:0751 | 邮政编码:512000 |
车牌代码:粤F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204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69万人 |
人口密度:约83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个社区、11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樟市镇原名樟树潭,因原街旧址(今址斜对案江屋)的溪边有棵大樟树,下面有个深潭而得名。清末时旧址被洪水冲毁,迁至现街址,逐步形成贸易集市中心,故名樟市。
荣誉排行:
2022年1月,樟市镇被命名为2021年度广东省卫生城镇。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樟市镇人口数量为1.69万人,位列曲江区各街道乡镇人口数量排行榜第5位。
2020年8月,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公布第二批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名单,樟市镇榜上有名(水稻)。
基本介绍:
一、概况:
地理位置:樟市镇地处曲江县西南端,距县城马坝约30公里,东临北江与乌石、大坑口隔河相望,南邻英德市沙口镇,西联罗坑镇,北接白土镇,总面积约204平方公里。
自然环境:樟市镇的地形西高东低,三面环山,樟市河贯穿全镇流入北江,镇内贮存着丰富的铁、铜、铅锌、银、瓷土等矿产资源,全镇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森林面积约220000亩。
人口民族:到二00二年底,全镇总人口28015人,非农业人口3013人,农业人口25002人;境内居住着汉瑶两个民族,其中瑶族480人。
城镇建设状况:樟市镇辖11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城镇面积约0.8平方公里,设施完善,商贸繁荣。城区
文化旅游:
拱桥岭遗址位于韶关市曲江区樟市镇樟市村委拱桥岭村北面的山丘。年代为商周。1982年发现。遗址面积4000平方米。经试掘,文化内涵分两期。第一期文化发现有柱洞、灰坑遗迹。陶器多为泥质陶,可辨器
历史沿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为一区属地。
1950年2月,脱离一区,成立第六区。
1955年6月,改称樟市区,罗坑、白沙均属樟市区管辖。
1957年,改区称乡。
1958年10月,成立樟市公社。
1967年11月,划出白沙归白土公社。
1974年,又划出罗坑公社。
1977年11月,划出界滩大队归白沙公社管辖。
1983年11月,改社为区。
1986年12月,撤区建镇。
曲江区樟市镇樟市社区位于樟市镇街道,共有482户1940人。樟市社区现主要有一纵二横三条街道,近年镇政府和居委大力推动樟市街道整治工程,包括重新铺设沥…[详细]
樟市镇消雪岭社区原为韶关市消雪岭华侨农场(又称韶关市华侨管理区),是安置越南难民的场所。2010年初,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关于消雪岭华侨农场改制…[详细]
因此地生有许多樟树,有一棵大樟树树长在河里的一个深潭边,称樟树潭,后因洪水侵袭而迁居现地形成贸易中心,得名樟市,故称樟市村委会。1949年10月成立曲…[详细]
因地处樟市镇北部,约意为博文约礼,得名北约,称北约村民委员会。1951年5月,建立村级人民政府,设立北约村政府,属第六区管辖。1952年3月,更名为北…[详细]
曲江区樟市镇东约村位于樟市镇东部,靠近北江河岸,与乌石镇韶关发电厂隔河相临,下辖11个村小组,共有434户2208人。全村有水田3500多亩,旱地40…[详细]
曲江区樟市镇光辉村位于樟市镇东北部,北与白土镇相接,下辖7个村小组,共有180户899人。全村有水田1280多亩,旱地1000多亩,主要种植优质谷、花…[详细]
曲江区樟市镇径口村位于樟市镇西部,北与白土镇相接,西与罗坑镇接壤,下辖8个村小组,共有249户1207人。全村有水田1100多亩,旱地300多亩,主要…[详细]
曲江区樟市镇流坑村位于樟市镇中北部,北与白土镇相接,下辖17个村小组,共有697户4019人。全村有水田4000多亩,旱地1000多亩,主要种植优质谷…[详细]
曲江区樟市镇芦溪村位于曲江区南郊,距樟市镇17公里,村委坐落在雪花顶峰半山间,海拔为700多米,南部以山峰分水岭为界,以清远市英德沙口镇接壤。芦溪村是…[详细]
因地处樟市镇南部,约意为博文约礼,得名南约,称南约村委会。1949年10月成立曲江县人民政府后,设立马坝乡政府,属第一区管辖。1950年2月,划归第六…[详细]
曲江区樟市镇群星村位于樟市镇东南部,靠近北江河岸,东与乌石镇坑口隔江相临,南与英德市接壤,下辖18个村小组,共有985户4238人。全村有水田4350…[详细]
因此村在抗日战争时期曾设立过红军联络点,得名五星,故称五星村委会。解放前称白石下。1961年3月,设立五社大队,属樟市公社。1983年11月,实行撤公…[详细]
因地处樟市镇西部,约意为博文约礼,得名西约,称西约村委会。1961年3月,设立社头大队,属樟市公社。1983年11月,实行撤公社建区、乡的体制改革,改…[详细]
罗坑茶历史悠久,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可谓源远流长,其发展的轨迹可追溯到距今1200多年前的唐朝。据唐代陆羽所著《茶经》记载:“岭南茶产于韶州”,清道光绪年间进士黄培嵘等人编修的《英德县志》中记载:“茶产
樟市镇位于曲江下游,依山傍水,一年四季,雨水充沛,农作物以黄豆成为丰产,逢年过节每家必做豆腐,且用磨石磨浆,盐鲁凝块,保留着古石器时代的传统制作,其鲜嫩味道比现代机械制作更为好吃,特别是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