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铁涌镇 | 隶属:惠东县 |
行政代码:441323105 | 代码前6位:441323 |
行政区域:广东省 | 地理分区:华南地区 |
长途区号:0752 | 邮政编码:516357 |
车牌代码:粤L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20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3.36万人 |
人口密度:280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19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据考证,铁涌镇区南部原为河涌地带,地下蕴藏铁矿,故名铁涌。
荣誉排行:
2021年9月,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公布第三批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名单,铁涌镇榜上有名(马铃薯)。
2021年6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铁涌镇人口数量为3.36万人,位列惠东县各镇(街道)人口数量排行榜第10位。
2019年11月,铁涌镇被认定为2019年广东省森林小镇。
基本介绍:
铁涌镇位于广东省大亚湾稔平半岛腹部,地处沿海,毗邻港澳。东靠鞋城—吉隆,南连古城—平海,西邻巽寮旅游区,是“广东省技术创新(马铃薯)专业镇”、“惠州市马铃薯之乡”。全镇辖区面积120平方公里,有19个村委会和1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3.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9万人。 铁涌距惠东县城35公里、广(深)汕高速公路白云出口18公里,距碧甲码头15公里,海路至香港50海里,境内公路网络纵横交错,四通八达,324国道、稔平公路及铁盐公路穿境而过。村通镇公路基本实现水泥硬底化,交通十分便利。近年来,铁涌镇坚持把发展当作第一要务,大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全面发展。2004年,全镇实现生
文化旅游:
溪美村在近年被评为广东古村落之一,其200年树龄以上的古榕树有42棵,其他古树名木加起来有100多棵,加上古榕树总数差不多150多棵,在整个惠州市,可以说是数一数二的,也可以称得上是古榕之村
历史沿革:
从南宋年间起,人们陆续迁来,至清乾隆年间铁涌渐成集市。
1965年,惠东置县后,从稔山公社分出成立铁涌公社。
1983年,铁涌改设区。
1987年,铁涌改设镇。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南部原为河涌地带,地下蕴藏铁矿,故名。1870年,属和平约堡(为平海司巡检管理),称铁涌小村;1951年12月,属惠阳县第十六区(区府设在稔山镇),称…[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位于铁涌的中心,有包围之意,得名涌围。1961年,称涌围大队;1984年,与溪美、大岭背合并称铁涌乡;1987年3月,依据惠东府函﹝1987﹞9号文的…[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委由4个村民小组组合而成,因新寮村小组位于中心,且人口较多。1961年成立大队;1984年撤大队,与油麻地、黄坑合并成立黄坑乡;1987年3月改为新…[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当年何屋村在该山边种植芝麻,盛产油麻。1968年成立大队;1984年撤大队与黄坑、新寮合并成黄坑乡;1987年3月改为油麻地村委会;1989年撤村委…[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黄坑村委由6个自然村组成,因黄坑村小组的人口最多、面积最大,而且处于中心位置。1961年成立大队;1984年撤大队,与油麻地、新寮合并成立黄坑乡;19…[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中岸边有一片褐色山头,取名赤岸村。1966年成立大队;1984年撤大队与沙桥合并成立沙桥乡;1987年3月改为赤岸村委会(惠东府函〔1987〕9号…[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地处大海的边界,受海水长久的冲击形成沙坎,故名沙桥村。清康雍乾时期,属内外管社;1951年12月,属惠阳县第十六区(区府设在稔山镇),称沙桥小乡;1…[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庄两边的山溪水长流清澈优美,溪两旁长满古树名木,自然环境优美得名溪美村。1961年成立大队;1984年撤大队与涌围、大岭背成立铁涌乡;1987年3…[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大岭背自然村总人口最多,面积最大,故以大岭背为名。1870年,属和平约堡(为平海司巡检管理),称大岭背小村;1961年,称大岭背大队;1984年,与…[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建村时,村前有个水潭,村后有一条河流,取名河潭村。1870年,属和平约堡(为平海司巡检管理),称河潭小村;1961年,称河潭大队;1984年,与梁屋、…[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起先梁氏就在此居住,取名“梁屋”村。1961年成立大队;1984年撤大队,与河潭、光明合并成立河梁乡;1987年3月改为梁屋村委会(惠东府函〔1987…[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依“贵人到来”之意,故名“贵到”,新中国成立后,改称“光明”。1870年,属和平约堡(为平海司巡检管理),称贵到小村;1961年,改称光明大队;198…[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以前村口有一石桥,以此为名。1961年成立大队;1984年撤大队,与三多、大村合并成立石桥乡;1987年3月改为石桥村委会(惠东府函〔1987〕9…[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旧时有人在此抢不到东西因而放火将这条村烧了,取名“火烧寮”;后逐渐招来他姓人前来居住,唤名为“好招寮”;居民渐多就建了房屋,筑了城门,改名为“好招楼”…[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村以前是被海洋包围,后来围海造田,村的四周都是田地,取名田洋村。1961年成立大队;1984年撤大队,与小屯村、好招楼村合并成立好招楼乡;1987年…[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的面积较小,又为城池围住,得名小屯村。1963年成立大队;1984年冬撤大队,与田洋、好招楼成立好招楼乡;1987年3月改为小屯村委会(惠东府函〔…[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以前村民全都是从新庵移民而来,取义新庵来的移民叫新民。1973年成立大队;1984年撤大队成立乡;1987年撤乡成立村委会;1989年12月2日改为…[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彭坑大队光裕堂村民移居至此,建立新的大队,取名新建村。1973年,称新建大队;1984年,与新民合并称新建乡;1987年3月,依据惠东府函﹝1987﹞…[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委下辖村民小组较多,得名大村。1976年成立大村大队;1984年撤大队,与石桥、三多合并成立石桥乡;1993年1月6日从石桥管理区析出为大村管理区…[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中有三种姓氏,故名“三家村”,后来因人口增多,改名为三多村。1977年成立大队;1984年撤大队,与石桥、大村合并成立石桥乡;1987年撤乡后与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