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中堡镇 | 隶属:永登县 |
行政代码:620121102 | 代码前6位:620121 |
行政区域:甘肃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31 | 邮政编码:730000 |
车牌代码:甘A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00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2.6万人 |
下辖地区:2个社区、10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据考,古时在此地筑城堡,城堡居中,故称中堡村,又因中堡村交通便利,商业发达,便成代表,故取名中堡镇。
荣誉排行:
2024年3月,甘肃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中堡镇为2023年度甘肃省卫生乡镇(街道)。
基本介绍:
自然环境:中堡镇位于永登县西北部,总土地面积20.1万亩,耕地面积2.98万亩,年均降雨量320毫米,年均气温5℃,全年无霜期113天,平均海拔2400米。
行政区划:辖2个居民委员会,10个村民委员会。
人口情况:乡镇总户数7367户,乡镇总人口25550人,乡镇从业人员12800人。
六通情况:10个村全部通电、通邮、通电话、通公路,5个村通自来水,4个村通有线电视。
文教卫生:有各类学校13所,教师178人,在校学生2512人。有医院、生院1所,医生25人,病床25张。
经济指标:2004年,国内生产总13316万元,粮食播种面积1464公顷,粮食总产量44
文化旅游:
将军山墓群位于永登县中堡镇邢家湾村南500米。面积约4000平方米。有圆丘状封土堆6座,东西向排成两行,底径4--10米,高2--2.5米。曾暴露砖室墓1座,出土有釉陶壶、陶奁和木雕镇墓兽等
汪家湾墓群位于永登县中堡镇汪家湾村东北2公里。面积不详。有封土堆5座,平面呈圆形,坐北向南,最大者底径20米,高10米,最小者底径10米,高5米。暴露有砖、瓦和绳纹灰陶片,器形有罐、盆。墓葬
历史沿革:
1949年以前,属永登县枝阳镇龙潭、石佛2保。
1951年,为永登县枝阳区中堡、河西乡。
1957年,成立中堡镇。
1958年,与城关合并成立先锋公社。
1971年,由先锋公社析出置中堡公社。
1983年,复改中堡镇。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永登水泥厂改制成立祁连山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新建居民生活区在地处小渣子口以北的坪台上,所以叫北坪台。2002年成立社区,故命社区为北坪台社区,隶属于…[详细]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这里主要居住甘肃省金城机械厂的工人,故名。2000年在镇党委、政府的协调下社区开始修建,直至2002年6月社区居委会正式成立,至今社区为居民服务的基…[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村委会驻地位于五里墩村,故名。1957年成立五里墩高级社,1958年为先锋公社中堡大队五里墩生产队,1964年成立五里墩大队,1984年社改乡时设五…[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委会驻地位于汪家湾村,故名。1946年取名汪家湾村,1951年为中堡乡汪家湾行政村,1957年成立汪家湾高级社,1958年为先锋公社中堡大队汪家湾…[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解放前属枝阳镇龙潭保辖,1951年为枝阳区中堡乡塘土湾行政村,1957年成立塘土湾高级社,1958年为先锋公社中堡大队塘土湾生产队,1964年成立塘土…[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古时在及其上下的马坊沟,富坡三地筑城堡,此村城堡居中,故称中堡,故名。据考,中堡名称来历已久。古时在及其上下的马坊沟,富坡三地筑城堡,此村城堡居中,故…[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委会驻地位于清水河村,故名。清水河据《庄浪汇记》载,明代就有清水河,1983年社改乡时设清水河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63年,中堡公社以“以工代赈”形式,调集各大队社员,平田整地,迁移本公社农户百余家,建立“新农村大队”,称新农村;1980年,包产到户时沿用古名“…[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49年为中堡人民公社大营湾大队,划归永登县。1983年更名为大营湾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霍去病在西征的时候,在此驻扎过军营,为霍家营,后因何姓较多,逐步演变为何家营。1930年后,因何姓人氏较多,慢慢演变为何家营;1945-1956年叫胜…[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解放前属枝阳镇鲁家庄保辖,1951年为枝阳区中堡乡鲁家庄行政村,1957年成立鲁家庄高级社,1958年为先锋公社中堡大队鲁家庄生产队,1964年成立鲁…[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845年邢氏人家定居此地,起名邢家湾,后因家族没落,流离失所,在邢家湾甚至再无邢氏人家。1910年,有人提出更换村民,造老人反对,没有更改。1951…[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