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甘沟镇 | 隶属:静宁县 |
行政代码:620826105 | 代码前6位:620826 |
行政区域:甘肃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33 | 邮政编码:744000 |
车牌代码:甘L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233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9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因沟内有一条长年湍流不息的大河而得名。后来沟里没水了,就叫甘沟,也称干沟。
荣誉排行:
2023年2月,甘肃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甘沟镇为2022年度甘肃省卫生乡镇(街道)。
2021年8月,甘沟镇入围2021年度中国苹果产业百强镇。
基本介绍:
甘沟乡是静宁县中西部的中心乡镇之一,总面积 23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54万亩,辖28个行政村3.36万人。静新、甘田、甘四公路在此交汇,交通便利,主要农作物有冬小麦、玉米、洋芋、胡麻等,粮食产量11680多吨,油料产量370多吨。
近年来,甘沟乡把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放在农村工作首要位置,自 99年以来,累计退耕26745.74亩,三荒造林43810亩,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同时,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先后建成了屯堡闫家梁1000亩、阴洼梁500亩、甘沟班家湾500亩、张湾—梁岔8400亩优质仁用杏、大接杏生产基地,粮经比例从原来的5:1调整到现在12:7;建成三个千亩机修
历史沿革:
民国元年(1912年)后,属岷屯乡。
民国三十八年年(1949年)8月,设立第五区(甘沟区)。
1955年6月,更名甘沟区。
1958年9月,建立民联公社。
1961年12月,改为甘沟公社。
1983年11月,改为甘沟乡。
2003年12月,祁川乡并入。
2015年,撤乡改镇。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居民大多居住在甘沟河旁,故名。1958年称立新大队。1962年称甘沟大队。1983年改称甘沟村民委员会。2010年马咀村并入甘沟村民委员会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清代同治年间张姓商人途径此地,路遇土匪无法前行,于是组织抵御,在东山梁建土堡定居,囤积物资,故名。1958年称曙光大队。1983年改称屯堡村民委员…[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60年建成响河大坝,因坝上的水声较大,故名。1958年称川口大队。1983年称响河村民委员会。2010年村闫湾村并入响河村民委员会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有雷、黄两姓人家迁此地居住,故名。1958年属先锋大队。1964年称雷黄大队。1983年改称雷黄村民委员会。2010年余岔村民委员会并入雷黄村民委员…[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圪哒村是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甘沟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山岔曾有闫姓人家居住,故名。1958年称闫岔大队。1983年改称闫岔村民委员会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古时为客商过往之地,故称官道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名上岔。1958年属胜利大队。1983年改称上岔村民委员会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张姓人氏搬迁至此地居住。由于地处山区且较小,故称小岔。1961年属大岔大队。1983年改称小岔村民委员会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地下水充裕,随处打一眼井就有水喷涌而出,故称“水泉坪”,后简称“水坪”。1958年称水坪大队。1983年改称水坪村民委员会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地建有大王爷庙,以祈求风调雨顺,四季平安,故名。1950年称红旗大队。1983年改称庙岔村民委员会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代张姓人氏搬迁至此山湾居住,故名。1958年称红光大队。1983年改称张湾村民委员会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朝道光年间,有梁姓人家迁居至此山沟,四面环山,西面有个岔口,故称梁岔。1958年称立新大队。1983年改称梁岔村民委员会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明朝初期有马姓人氏迁居此地,故名。1983年称马坡村民委员会。2010年小河村、靳马村并入马坡村民委员会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有祁姓人在此定居,该地地形平坦,水源丰富,故称祁家川,简称祁川。1958年称民联大队。1983年改称祁川村民委员会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初期有王姓人氏迁徙此地居住,该地为地势平缓的川区,故名。1958年属王川大队。1983年改称王川村民委员会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朝末年有张姓人家迁此居住,曾称张庄。后改名张著村。取“著名、有名”之意。1958年属张著大队。1983年改称张著村民委员会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朝乾隆年间有杨姓人氏搬迁此山咀居住,故名。1958年称向阳大队。1983年改称杨咀村民委员会。2010年刘杨村并入杨咀村民委员会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清代有吕姓商人途径凤凰山,人困马乏,饥渴难耐,四处寻找水源,发现凤凰山东南角有一片柳树林,有清泉一处,土地肥沃,适合农耕,遂定居于此,将大柳树视为吉…[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代此地漫山遍野开着鲜艳的牡丹花,又属群山环绕的山区地形,故称牡丹岔,后简称牡丹。1950年属红旗大队。1983年改称牡丹村民委员会。2010年张岔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