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湾村位于兰江街道的西南部,因姚江自上虞市入村境,江流曲曲弯弯,呈“S”形,多达18个湾,村境地处最曲折江湾段,且居民多姓沈,故名沈湾。
本村地处四明山与姚江平原交接地带,姚江由此入市境,西面紧靠马渚镇,东北面接本街道夏巷村。南与上虞市永和镇接壤,东面为本街道筀竹村。
全村由沈湾大村、新农村、窑头3个自然村形成,总区域面积2.8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00余亩,山林面积1388亩。区域面积2.8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00余亩,山林面积1388亩。常住人口1194人,在册常住357户农户,常住人口1194人,共设12个村民小组,有村民代表31民。
村党支部共有党员50名。近年来,我村坚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各项工作,促进了全村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快速发展。2008年全村实现社会总产值1亿余万,村级集体可用资金70余万元,村民人均收入约10000余元。由于地理位置优越,生态资源丰富,民风淳朴厚道。随着杭甬运河及新建永思桥和凤凰山桥、通村公路的建成,沈湾湿地公园的即将开发,沈湾村将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而又有良好发展机遇、具有特色的行政村。先后获得了宁波市文明村、宁波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余姚市卫生村、先进妇代会、三星级民主法治村等荣誉。
【村史沿革】追溯渊源,沈湾村民祖先早在宋神宗年间(1068--1085)即从东鲁迁入。
旧时交通比较闭塞,出入靠姚江水路,有小港河埠码头3只,江湾上泊满大中型客船、货船、沙船、脚划船,水运繁忙。今时已有郭沈公路通车,市区403公车通村口,境北有杭甬运河配套工程“凤凰山特大桥”、境南有“思桥渡槽大桥”,均横跨姚江两岸,联通市境公路。
沈湾村自新中国成立后的1951年由互助组、低级社过渡到高级社。1955年称公社、大队,向阳大队(现改为沈湾村)。1983年8月政社分设,公社改称乡,大队改称村。1983年8月改为余姚市肖东乡沈湾村。1992年5月行政机关机构改革,撤区扩镇并乡,长丰乡、肖东乡合并为肖东镇,为余姚市肖东镇沈湾村。2001年4月行政村区域调整,沈湾村按原不变。
【产业经济】改革开放以来,沈湾村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促进了特色经济的发展。村-按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科技兴农”的要求,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在确立以水稻为主导农产品的基础上,根据本村实际,积极发展茶叶,改良茶叶新品种。近两年改造茶园75亩。同时大力发展了畜牧业、蛋禽养殖业,极大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在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同时,沈湾村大力发展工业经济,促进强村富民,目前全村拥有个私企业十余家,年产值9000余万元,有效地发展了地方经济,促进了强村富民。
【整治建设】沈湾村从实际出发,深化居民环境和社会综合治理建设,积极投入为村民办实事。自2004年起,沈湾村每年投入资金3万余元,配备3名专职保洁员,落实长效保洁责任制,全村实行垃圾袋装化,对村民生活垃圾进行统一收集处理,做到日产日清。同时,村投入资金近75万元,硬化道路16896平方米;投入资金13.5万元,安装路灯40只。此外,积极实施“治脏、治乱、治差”大行动,清理杂草垃圾,大力整治乱搭建、乱占道、乱倒垃圾,使村庄环境面貌有了进一步改善。
沈湾村村委会为了村民的财产安全和社会治安的稳定,村建立了社会治安治理-小组,健全综治网络,组建夜巡队。同时协同街道综治办和兰-出所,加强对外来人员的调查摸底,督促房屋出租房及时办理暂住证,共同做好暂住人口的教育管理,保护了集体和个人的财产,营造了一个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
【为民服务】沈湾村村委积极贯彻党中央执政为民的指导思想,努力加强服务保障,维护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1、实施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因省重点工厂杭甬运河建设需要我村的土地被征用和房屋迁拆,为此我们一方面做好群众工作,确保重点工程建设的需要;另一方面积极落实土地征用政策,征用费兑现工作,开展了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做好了迁拆户的安置工作。村集体补贴保障资金47万元,对人均土地面积不足0.2亩的农户共76名实施了养老保障,有效地解决了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和后顾之忧。
2、实施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农民医疗保障水平,结合我村实际,推进以大病统筹为主、医疗救助为辅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个人参与、社会辅助、定额支付、专款专用”的原则,按照每人每年0补贴50元,村级集体补贴15元,个人承担15元的筹资方法来帮助农民抵御个人和家庭难以承担的大病风险。全村村民参保率达到95%。
3、切实抓好扶贫帮困工作。村将孤寡老人安置到街道敬老院,逢年过节送上慰问金,使他们能够愉快地安度晚年;对困难的老党员、老干部和特困家庭实施最低生活保障金制度;对全村80岁以上的老年人发放节日慰问金。三年来,共发放困难补助费、节日慰问费2万余元,使弱势群众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名胜名人】村内有百年祠堂、百年古樟,四合园式的清、民国建筑,有沈宗瀚、神君山故居,村环姚江,百舸竞渡,渔舟唱晚。周边有建于明代的浙东第二桥“永世桥”,现代新建的新永思大桥、新凤凰山特大桥,形成“南北双桥卧姚江”之景。
沈宗瀚(1895—1980),字海槎,号克难居士,浙江省余姚沈湾(今属肖东乡)人。沈宗瀚,农学家、作物遗传育种学家、农业行政管理专家,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回国后,执教金陵大学,育成金大2905小麦良种。执掌中央农业实验所。抗战期间,对发展大后方粮食生产,实行田赋征实,支援军糈民食,殊多贡献。后去台湾,仍坚持农业建设工作,著述颇多,在国际农业学术界有一定声望。
沈君山, 1932年8月29日生,浙江余姚人,台湾大学物理系学士,马国马里兰大学物理博士,曾任职于普林斯顿大学,美国太空总署太空研究所及普度大学。 1973 年归国後,担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兼理学院院长,後曾担任行院政务委员,并于 1993 年当选第一届民选校长。
沈澄年(1908--1979)浙江余姚沈湾人,毕业于黄埔军校、南京陆军大学。1936年任国民军副军长、军长,参加“台儿庄大捷”,电影《南征北战》-师长原型。1947年俘虏后入伍参加解放军,解放后任华北军政大学战术主任教员、南京军事学院战术组长等。
【发展目标】立足本职,服务村民,多办实事。建立和落实村委各线组织网络,完善、修订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为具体工作实施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充分利用运河西侧的孤岛田,通过招商引资或租赁,流转发包,盘活土地资源,增加集体收入。努力完成自来水一户一表改造工程,切实改善村民的生活用水质量。完成以治理农村(柴蓬基、粪缸基、废弃宅基地)三基为重点的庭院整治工作,争取达到市级验收标准,同时积极创建宁波市卫生村,争取创建成功。提升本村沿山一带的整体形象,积极向上级0和有关水利部门要求,在四明湖总渠内侧完成砌石护岸工程,沿山道路配套工程,以缓解部分村民确需建房的实际困难。与电力部门联系解决部分地段电压较低的实际情况,扩容改造变压器2—3台,保证村民生活用电。2008年启动村民综合服务中心,方便村民办事。继续巩固和完善配套村内各项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包括:农业、道路、路灯、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和环境卫生各类活动场所,社会治安和外来人口管理工作等等。
地 址: 余姚市兰江街道沈湾村
电 话: 0574-62515267
传 真: 0574-62594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