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禄丰县妥安乡琅井村建筑古色古香,别具一格。建于雍正三年的魁阁楼,采用骑梁跨柱的建筑手法,翘角飞檐,斗拱高耸,雕刻灵透,彩画绚丽,是当时整个琅井黉学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建于清雍正年间的大龙祠,其结构木雕建筑风格,是琅井现在唯一幸存的古戏台楼中的珍品;建于清朝末期的温家大院,四合五天井,走马转阁楼,具有典型的中原建筑风格;建于清朝末期的李家大院,是典型的三方一照壁,明三暗五的建筑代表,其门楼和厦廊的木雕图案精美绝伦;建于1923年的武家小院,为一柱通天的三层土木结构建筑,其砖雕、彩画和门窗制作独具匠心;建于宋末元初,清乾隆四十年大规模修复的开宁寺古建筑群,殿宇宏伟,金碧辉煌,建筑结构严谨,是滇中最有名气的儒释道三教同堂佛寺殿宇;建于明朝天启三年(1624年)的土衙,采用传统的土木结构,地面辅有地搭的二层楼房,两侧有左右厢房,前有照壁,木雕门窗及二樱栏杆雕刻成圆柱体形状,是当时正五品官治所琅盐井盐检司的办公场所。
历史文化积淀深厚。1975年在渔池打渔山青铜古墓群0土了27件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表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已有人类活动;公元863年,唐朝人樊绰所著《云南志》中就有琅井盛产优质盐的记载,唐代南诏晚期开凿的筹井楼盐井、伏大井、开化井、兴隆井等七口古盐井遗址及明朝天启三年(1623年)设置的正五品官治所——琅盐井提举司,表明琅井盐业发展历史悠久。明朝天启六年(1626年),当时琅盐井司提举吴思温请准创设学宫开始,琅井就大兴文化之风,现有敖峰书院遗址和简高《重建学宫碑记》石碑为证;乾隆年间,江西人曾在琅井开设“江西会馆”,大量官窑瓷器流入琅井,至今村民家中收藏品不少。
琅井先后在清朝康熙二十二年(1693年)、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和乾隆三十一年(1765年)由当时的琅盐井提举组织编撰了三部《琅盐井志》,奠定了琅井“文献名邦”的美誉,同时为后人考证琅井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史料。文物古迹众多。目前遗留下来的开宁寺、昊天阁、魁阁、温家大院、武家小院、土衙、鹿鸣桥、杨安园家族墓群、节孝坊等大量的元明清古建筑遗址,兴隆街、中街、后街、买菜街、安宁街等古老街道,开宁寺35尊明朝铸造的精美青铜佛像,乾隆皇帝恩赐袁昊文的进士匾,嘉庆皇帝嘉奖杨安园圣旨和大量的历史文献记载,都佐证了琅井曾有的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