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王村位于武屯镇东南4.5公里处,东靠石川河,北与御东村中合组为邻,南同杨新庄接壤,下辖沟王、沟苏、仁义、任家庄、丰收、强家、王铁南、王铁北、金指王9个自然村,16个村民小组,村委会设在沟王村西150米处。民国时期这一带属临潼县相桥镇第二保管辖。解放初属相桥区十一乡。1956年划归武屯乡,成立青联高级社。1958年成立沟王大队,属阎良公社武屯管区。1961年改属武屯公社。“文革”中一度改名红光大队。1984年,改为临潼县武屯乡沟王村。1987年随区划调整划归阎良,仍属武屯乡管辖。该村区域地势平坦,属泾惠渠灌区,水利条件较好,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棉花。改革开放后,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瓜菜种植和奶牛养殖成为支柱产业。这里有关中环线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农民收入以种植业、养殖业和外出务工为主。
一、村组概况
(一)沟王
该村是当地一个古老村堡。相传,该村西、南方向原有一条长沟,沟内有泉水自西向东流入石川河。王氏先祖最早沿沟旁定居,取名沟王村。该村也曾叫过“龙踞堡”,现有石碑为证。旧时建有城堡,开一南门,上世纪六十年代逐渐拆除。民国时,该村有百十口人,耕地600余亩。1979年分为沟南、沟北两个生产队(今为两个村民小组)。2010年沟南组有耕地310亩,村民 30户,110人;沟北组有耕地300亩,村民35户,140人。该村姓氏以王姓为主,另有申、刘二姓,均为安置的华阴移民。
(二)王铁北
明末清初,王姓铁匠三人在今王铁南建村,故名王铁。后三人分居,有一人迁往村北,仍以打铁为生,故名王铁北。1949年仅有80多人,2010年有耕地240亩,村民40户,140人。本组以王姓为主,建国前后,从河南、山东等地迁来的有郑、李、乔、周等姓。
(三)王铁南
明末清初,王姓铁匠三人在此建村,故名王铁。为别于村北的王铁北,故称王铁南。建国前,住户东西两列,街道南北走向,仅有80余口人。上世纪八十年代,王南东组又分为东、中、南3个村民小组。2010年,原王南东组分成的3个组共有耕地460亩,村民71户,270人;王铁南西组现有69户,258人,耕地286亩。建国前后,山西、山东、临潼油槐等地薛、郭、常等姓迁入;1954年修阎良机场,迁来卢姓;1962年有李、马等姓华阴库区移民安置于此。
(四)沟苏
位于沟王自然村正西,村北有一深沟,早年有泉水自西往东流入石川河。苏姓先祖最早在沟边定居建村,故名沟苏,也曾叫 “龙踞苏”。旧时建有城堡,开一东门,上世纪六十年代逐渐拆除。1949年仅有90余人,2010年沟南组有耕地510亩,村民71户,350人,现分为沟东、沟西两个村民小组。该村姓氏以苏姓为主,另有从商洛、交口、山东等地迁来的张、谈、韩、范等姓。
(五)仁义
清末光绪年间,山东、河南、河北、四川等地灾民逃荒至此,初无村名,周围村民称之为“山东庄”、“客伙庄”。后因村民仗义厚道,邻村人赠名“仁义村”。1949年仅有22户,100多人。1962年分为东西两队。2010年仁东有耕地440亩,村民49户,198人;仁西有耕地380亩,村民48户,193人。该村东西长达1公里,村容整洁。村民有周、孙、李、季、潘、魏等姓氏。
(六)任家庄
任氏先祖最初在此定居,故名任家庄。石川河从该村北部、东部流过,村南为一条东西走向的深沟,只有西部、西北部平坦。1949年仅有40余人,2010年有耕地310亩,村民41户,151人。除任姓外另有赵姓也为该村大户。
(七)丰收
该村位于石川河道西侧,三面临水,呈半岛状。陈姓先祖最早迁此定居,故名陈家河。后又有湖北、山东、商洛等地的张、徐、马、丁、黄等户人家迁此。1956年农业合作化后,沟王大队除种植粮棉外,又组织了四个蔬菜作务小组,陈家河土地全部纳入菜区,将陈家河改名为“丰收队”。1949年仅有70余人,250亩耕地。2010年有村民30户,117人,耕地面积308亩。
(八)强家
地处沟王村西南,泾惠四支渠南侧。该村有强、史、牛三大姓,以强姓最多,故名强家。1949年仅有百余人,2010年有耕地550亩,村民67户,354人。
(九)金指王
位于石川河西岸。相传,八仙之一铁拐李云游至此,适遇村民王丰仙。王想随铁拐李学艺,李不肯收。王跟至渭河边,铁拐李对王说:“不学艺也可成仙,我今拉屎一滩,只要你吃了,即可成仙。”铁拐李闭上双眼,让王丰仙用手指搅拌其粪便,不一会王的手指变成了金指,故该村也得名金指王。1949年仅有80人左右,耕地560余亩,2010年有耕地 560亩,村民99户,394人。该村多数姓王,另有胡、景、杨、张等姓氏。
二、本村人物
王月夫(1923~2009)0党员,王铁南组人。1945年到陕北参加革命工作。建国后在中央团校工作,后又调至国务院人事部编制司,任司长,直到离休。
强自智 0党员,强家组人,生于1935年。1954年参加工作。曾任阎良区工会主席、体委主任、文化局局长、-部部长、区政协副主席等职。
马秉岐 笔名林泊,民盟盟员。祖籍洛南县马家沟,1938年生于沟王村丰收组。1960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语文专科。后曾在咸阳、泾阳等地工作。1980年,调到临潼县博物馆工作。后任临潼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副研究员。系陕西省博物馆学会、考古学会、秦文化学会、骊山学会会员,曾任临潼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长期从事文物考古工作,先后发现秦东陵、唐华清宫汤池遗址、汉新丰宫遗址、骊山西麓原始文化等。主要著作有《骊山胜迹》、《秦代印陶选粹》、《秦东陵文集》、《骊山欢迎您》、《秦东陵出土部分陶文》、《汉新丰宫调查》、《陕西临潼秦人墓葬调查清理简报》等。
王建 王月夫之子,0党员,现任国家宗教局办公厅副主任。
范志兴 1949年出生,仁义东组人。1966年在家乡武屯镇从事商业工作。196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排长、连长、营教导员等职。1986年转业到国家人事局工作,任副局长、局长。后到国务院人事部编制司,任副司长、司长。2004年调到国家保监局,任-至今。
刘三民 沟王北组人。1964年出生,0党员,蒲城师范毕业,现任临潼区常务副区长。
强新民 强家组人,0党员。1972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曾任排长、连长、团长,转业后任临潼秦俑馆馆长。
王文斌 现年58岁,现任高陵县国税局局长。
刘德生 0党员,沟王北组人。农校毕业,现任阎良区凤凰路街道办书记。
王军民 王北东组人,0党员。毕业于西安矿业学院,分配到邯郸地质勘探队工作,后又调到阎良区建委工作。高工,处级职务。
王联合 王南组人。1990年参军,现在新疆军区南疆军分区工作,正团级。
王铁军 王南西组人。西安交大毕业,博士、教授,现任西安交大航天航空学院院长。
三、文物古迹
【古墓群】 沟王村地处秦汉栎阳古城外东南方。据1981年中国社科院栎阳发掘队勘探,这一带古墓分布十分密集,如王铁南村砖瓦窑西边1200平方米内,探出战国至东汉墓50多座。该墓区多为小型墓葬,时代上起战国,下至东汉。1981年曾在王铁南村附近发掘了8座不同时代的墓葬,分竖穴室和砖券墓两种,出土了陶鼎、壶、罐、仓、石砚、铜带钩、铜镜、钱币等文物。
【龙王庙】 在金指王村城东北角,庙内有龙王、关公塑像。庙前有碑,高2.5米,宽约1米。原先大年初一,各户都要到此焚香祭神。建国初改为群众夜校,1956年被拆除。
【王铁城】 在王铁南,清代所筑。城址呈正方形,开一北门,单扇城门,城墙高2.5丈,宽1.5丈,城周有城壕。1949年,解放军西进时,城门楼两边砖墙写有“欢迎西进大军,建设广大西北”的标语。1960年,城墙被全部拆除,城壕被填平,原来城壕现在成了该村街道。
【老爷庙】在王铁东北约1华里处,占地1.5亩。建国初,庙门朝南,已倒塌,成了一片废墟,唯余墩台。后因砖厂用土,上世纪六十年代被全部毁掉。
【娘娘庙】 在王铁村北路旁,有庙堂两间,庙前有碑石一通。民国时期此处作过学堂。上世纪四十年代拆除,砖瓦被运去修建粟邑庙的 “建国中学”。
四、教育简史
沟王村民十分重视教育事业,清代王北就有一所学校,时有学生十余人,教师1人。1932年迁至王铁村东南角,占地7亩多,盖有五间大房。1950年有学生40多名,教师2人。1958年因生源增多,学校扩建。1962年,建成3间教师宿舍、新修了学校大门。1963年学生增至130余人,又建3间教室,结束了复式班。1966年下半年,办起完小,增加教师3名,新建了3间会议室。上世纪七十年代办起初中班,后经多次修葺,建成教室五座、门房两间、水灶两间,校门改向南开,学生增至400多名,教师也有20多名。1985年,在普及六年制义务教育中,顺利通过验收。1990年后,学校道路全部硬化,校园环境进一步提升。2000年,学校新增设微机室等,教学条件进一步改善。2009年,该校被撤,学生分流到附近的三义、武屯小学就读。
五、商业贸易
沟王村人在农业合作化前,购买日常用品及生产工具要到周围的武屯、相桥、粟邑庙、交口等地,十分不便。合作化后,沟王村设立了代销点,供应日常生活用品,极大的方便了群众。1980年后,各生产队先后出现了十余家小卖部。后来逐渐扩大规模,又兴起玉米、棉花收购。2000年后,从王南至王北路段的商业街形成,有两个日杂超市、两家食堂、4个粮食收购点、11户棉花加工点、两家农资化肥生产门市部,这些设施为当地生产和群众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
沟苏、王铁南、王铁北三个村有办砖瓦窑的传统技术。1984年土地承包后,王铁村的王国基办起了新式轮窑,用工80多人。2004年,王铁西组的王军武又办起一个新窑场。两个砖场占地40多亩,吸纳了当地部分剩余劳动力。年生产成砖1000多万块,销往附近的油槐、田市、关山、交口、高陵等地,增加了群众收入。
六、医疗卫生
建国初,在仁义村有一诊所,老医生陈新吉、杨学功在此坐诊。合作化后诊所迁至沟王村大队院内。1960年后,大队有了保健站,负责大队医疗、防疫等工作,治疗一般常见疾病。改革开放后,新建了医务室,设置了床位、诊断室、药房、注射室,购置了医疗器械,完善了医疗室各项规章制度,当地医疗条件大为改观。目前,全村 2630人参加合作医疗,参合率为99.3%。
七、文化娱乐
建国前,王铁自乐班由鼓头-敏等10多人组成,不仅在村里演唱,还常常步行数十里,到阎良、富平、渭南、相桥等地演唱。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村里有了文艺宣传队,新增加了道具,购置了服装,搭台演出革命样板戏《红灯记》、《血泪仇》等。目前,自乐班的老艺人多已离世,只有少数喜欢戏曲的人仍在坚持。
王铁村民国时期常有竹马、旱船、高跷等社火表演,解放初仍存部分道具,今已全部失遗。
建国前,金指王、沟苏、沟王、王铁等村均有锣鼓,每逢过年过节就敲锣打鼓,甚为热闹,更是威风。改革开放后。将原来的小鼓换成了面宽1.3米的大鼓。2007年,村上组成秧歌队,常在农村表演。王铁的“商秦锣鼓队”,在周围颇有影响。2008年,在阎良区锣鼓赛中获得第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