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家庄村,位于南市镇人民政府驻地东南约2公里处。东邻依将村,西接北张村,南与坡头村连畔,北倚北市村。辖1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共295户,1217人。全村总面积2547亩,耕地2062亩。村民以杂果树栽植、小麦种植、玉米种植,劳务输出为主导产业。2014年,农民人均收入为9338元。
相传,明朝时期王姓人在此建村居住,名为王家庄。清乾隆年间,王家绝户,费姓村民迁居此村,更名为费家庄。
村民姓氏以费姓为主,为老住户。后有部分张姓迁入,张姓是解放前逃荒迁入该村。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费家庄村归阡丰乡区公所管辖,解放后归北市乡管辖,1952年归第四区管辖,1954年归南市区管辖,1956年归三韩乡管辖,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归跃进人民公社管辖,1959年归三韩人民公社南市生产管区管辖,1961该村成立生产大队归南市人民公社管辖。1969年和依将村分队,单列为费家庄生产大队归南市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管辖,1989年至1983年归南市人民公社生产管理委员会管辖。1984年政社分设,成立费家村村民委员会,归南市乡人民政府管辖。1996年撤乡建镇,归南市镇人民政府管辖至今。
费家庄村自1950年以来历任党支部书记、大队长、村主任:
党支部书记:费宗泰、吕世贤(政府干部兼)、王增财(政府干部兼)、费昌坤、费宗宝、费秉祥、费昌武(1996年至今)。
大队长、村主任:吗, 张治东、费宗泰、费宗周、白彦斌、费昌勤、费昌卫、费联社(2002年至今)。
该村地处北莽原上,居住庄基大都南北狭长,可免日晒雨淋。旧社会,房屋建筑是以木构架、土坯墙、夯土墙、砖墙为主要材料建筑的单层坡屋顶,当地人叫厦房(俗语:房子一头盖),只有有钱人家才建庵间房。旧时建房习惯请阴阳先生进行堪舆,确定方位。财东富户讲究修建房脊,俗语有“养儿要娶妻,盖房要瓦脊”之说。建房择吉日动工、立柱、上梁,梁上披红布,洒鸡血,书写建房日期及吉祥话语。房屋大门一般开在偏侧上首,若大门开在中间,必在院内门前立有照壁。新屋落成之后,主家入住的前一天晚上,请来自乐班演唱,鸣炮安神,喝酒划拳通宵达旦。第二天主家在老屋旧灶做一锅面片,用小车推到各家门前敬请村人分享新屋落成的喜悦,然后在老屋敬灶请神,提锅移灶,到新屋内鸣炮安灶,插香敬神,生火做饭叫安新灶。亲友祝贺乔迁之喜,主家均设酒席招待。讲究长辈住上房,晚辈住厢房。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人民生活的改善,盖二、三层楼房的人家日渐增多。村中庄基地统一规划,立木改为上楼板。上楼板这天,亲友必来携带烟酒鞭炮或几尺红布祝贺,亲友乡党都来帮忙。中午时分,当最后一块楼板吊上屋顶,鞭炮齐鸣。楼板放置到位后,所有帮忙人、亲戚朋友全部入席,开宴就餐。
村中间有地母娘娘庙一座,供奉女娲娘娘,村中但凡人丁不旺的人家均到庙中祈子,祈子者到庙中,口中念念有词“娘娘庙,修得高,进门就把香火烧,娘娘婆,杜二哥,或儿或女给一个,但要骑马坐轿的,不要顺腿尿尿的,宁要打砖要饭的,不要扎花坐轿的...... ”念罢,将地亩神像前的泥牛牛拿一个回家,放在床下,若怀孕生子,取名柱柱、栓栓、拴住,来年必到娘娘庙还愿敬香,以谢娘娘赐子之恩。
村西原有“三王”庙,即“牛王”、“马王”、“药王”。村东有老爷庙一座,庙内有“关公夜观春秋”泥塑神像和关平塑像。每年农历九月十三日逢庙会,届时唱大戏,扭秧歌,百货贸易热闹异常。
费家庄村名人:
费宗详(1906-1979),解放前从事山货商业交易,在当地村民中信誉很高。
费昌明(1910-1982),字亮轩,开明绅士。解放初期曾任兴平县政协委员。
费 征,1968年生,中共党员。现任兴平市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庭长。
解放初,该村以粮食生产为主,粮食产量很低,村民生活水平较差。
改革开放后,以杂果、粮食为主导产业,大力发展时令水果种植,是南市镇果业起步比较早的村。近几年,积极推行果业作务“四大技术”,加快果品更新。目前,果品早中晚熟各具特色,面积达1260多亩。早中熟品种有:富红早噶、美八、松本锦、早酥梨、桃等,晚熟品种以富士系列苹果和酥梨为主。2006年,费家庄村兴起贴字苹果,当年秋收即被客商抢购一空,现在贴字苹果成为村里的一项特色产业。
费家庄小学于1965年建校,近年来,因多数村民外出务工,很多学龄儿童在外就学,目前教师仅7名,学生60名。新建的村委会占地5间,面积154平方米,还有4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场地,并配有健身器材。便民服务中心、办公室及办公设备齐全。2012年建立农家书屋,订阅报刊20多种,书籍3000余册。村内成立了锣鼓队、秧歌队。村内配有卫生所1个,医生2人。目前,电脑、有线电话、有线电视、互联网使用的户数为70户、120户、140户、120户,入户率分别为23%、41%、47%、41%。除过种植果业,还有部分村民从事经商、运输和外出务工,2011年,外出务工人员达300余人,创造经济效益500万元,全村人均收入为6500元。
近年来,全村道路实现了水泥硬化,区域水利设施齐全,暗管铺至田间地头。2007年,投资10万元建成了占地2400平方米的群众休闲活动广场。次年又投资68万元先后完成村中1.5公里的通村水泥路和1.6公里的村内水泥路建设。近年来又投资10万元解决了村民引水灌溉难题。28户已实现厕改,是南市镇2009年创建的生态文明村。2012年,实行生活垃圾定点倾倒、定时清运制度,为村上各项公益事业,发展经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阳春三月,那白里透红的苹果花,黄灿灿的油菜花,构成了花的海洋。会在你的眼前展开。金秋10月,沉甸甸挂满枝头的苹果恰似少女的脸蛋,沁人肺腑的果香随风飘荡,更有一番美不胜收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