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地名网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永兴县 > 湘阴渡街道

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湘阴渡街道概况

【建街】2018年7月,根据《湖南省民政厅关于撤销永兴县便江镇设立便江、湘阴渡两个街道的批复》(湘民行发〔2018〕6号),设立湘阴渡街道。湘阴渡街道位于永兴县中部,郴州市北陲。京珠高速与省道S209线在境内交会,银都大道承接着京珠高速与永兴县城,是湘南有名的“鱼米之乡”。街道办事处驻地松柏村,距永兴县城13千米,距郴州市30千米,邮编423300。

【境域】以原湘阴渡镇、原塘门口镇新湾村、大寺村、洞洪村、牛雅村为新设湘阴渡街道的行政区域,东邻便江街道,西靠马田镇、高亭司镇,北接耒阳,南连苏仙区五里牌镇,总面积97平方公里,有耕地1729.8公顷,林地5545公顷,森林覆盖率为57%。全街共辖18个建制村(新湾村、大寺村、洞洪村、牛雅村、滩头村、滩洞村、夹口村、南塘村、胜利村、荷叶村、油塘村、松柏村、堡口村、山冲村、燕尾村、石塘村、田心村、湘阴村)293个村民小组、2个社区(高矿社区、湘阴渡社区)。湘阴渡街道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是永兴开放的主前沿,融郴的主阵地,项目的主战场,产业的主平台和人文的主中心。

【地貌气候】湘阴渡街道以岗地及河谷平地间布为主,属中亚热带大陆湿润季风气候,境内热量丰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旅游】悠悠西河南北贯境,巍巍龙山统领群峰,境内自然风光优美,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境内有西河风光带最美步道,有都市人最理想的休闲场所现代农庄,乡村旅游盛况空前。

【水文】湘阴渡街道水资源丰富,西河穿境而过,全街共有水库16个,其中小Ⅰ型水库1个,为郑家冲水库。小Ⅱ型水库15个,分别为三角塘、号记冲、毛家冲、大水塘、新塘窝、大冲、马冲、欧家冲、喜冲、塘泥冲、黑垅里、牛眠田、西冲、夹口、大塘等。有山塘632个,机电排灌站16处,水库灌溉主干渠12条,水利设施覆盖全镇所有行政村,是名副其实的水利大镇。辖区内各河流水质均为软水,适合农田灌溉和工业用水;地下水质类型以重碳酸钙镁型为主,其次是重碳酸钾,矿化度较低,利于作饮用水。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加强森林植被保护和植树造林,加大环境基础设施投入,推进城乡绿化,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建设绿色村庄,打造“一山一水自然旅游区”。

【矿产】湘阴渡街道矿产丰富。解放以来,通过地质队普查、勘探,发现境内矿产资源主要有2种。能源矿产主要有煤,主要分布于牛雅、滩洞、胜利等村,目前,镇内拥有山晓、马家一矿、滩洞九矿、塘门口九矿、三合煤矿等5家煤矿企业。黑金属矿主要有铁矿(褐铁矿),褐铁矿分布于龙王岭。近十年来境内的片石、河砂均得以开采,开采秩序逐步规范。

【人口】2019年末,湘阴渡街道有户籍总人口5.1万人,常驻城镇人口1.2万人,农村人口3.9万人,2019年出生人口375人(男孩203人,女孩172人),性别比118:100,符合政策生育率82.4%,全年人口出生率3.33‰。人口状况呈现家庭规模日趋缩小、老龄化进程加快和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等特点。人口分布不均匀,各村之间人口密度差异较大。

【交通】湘阴渡交通便利,215省道和银都大道纵贯境内,城市道路和农村通村公路网络健全。所有通村公路全面水泥硬化到位,乡道村道总里程达到104公里,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目标。

【医疗】医疗卫生设施齐全,拥有1个乡镇卫生院,18个标准化村级卫生室和2个社区卫生室。完成2019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540万元。

【社保与就业】2019年新增低保84户200人,征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5001人259.79万元,开展就业培训2次85人,新增城镇就业243人,其中贫困劳动力就业54人;完成下达任务的102%。关爱留守妇女儿童。投入26万余元建成留守儿童之家20个。

【宗教】现在我镇流传的宗教有佛教、道教和基督教。佛教最为昌盛,镜内有佛仙堂等寺院。

【文化】湘阴渡历史悠久,文化遗产比较丰富,民间文艺活动源运流长。盛行花鼓、渔鼓、花灯、皮影、木偶、小调、舞狮、十五倒灯、庙会等文体活动。传统文化有庙会和十五倒灯。现代文化以阅读、广场舞、腰鼓队等文体活动为主。改革开放以来,全镇的文化事业不断繁荣。建成了1个综合文化站和18个农家书屋,进一步丰富了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境内有学校12所,其中职业中学1所,初级中学1所,小学10所,幼儿园5所。

【经济】农业发达。有农业专业合作社57个,其中冰糖橙合作社17个,水产养殖合作社6个,蔬菜水果合作社28个。冰糖橙种植面积17320亩,年产量达800万公斤以上。沃原、舜德合作社的蔬菜种植,永和兴和同富合作社的葡萄、提子等水果逐渐成为湘阴渡的名片。湘阴渡还是永兴县生猪养殖大镇,年出栏生猪4万头以上。商贸物流发展迅速。有商铺门店200多个,传统农贸市场有湘阴渡墟、滩头墟2家,多功能综合市场有兴湘大市场1家,大型超市3家。

2019年实现生产总值14.76亿元,增长6.5 %,财政总收入完成6741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84亿元,增长6%,农民人平纯收入达到27625元,增长6.8%。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