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宗县隶属河北省邢台市,地处冀东南黑龙港流域,面积503平方公里,全县户籍人口33.4万,常住人口29.4万,耕地53万亩,下辖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4镇4乡,213个行政村。邢临高速、邯黄铁路穿境而过,半小时车程可连接京港澳、大广、青银高速和邢东高铁站。境内一条百里沙带纵贯南北,历史上以“沙丘”著称,梅花拳、太平道乐和柳编技艺均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誉为“河北省梅花拳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广宗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境域最大纵距50.9千米,最大横距17.3千米,地跨东经115°06′至115°17′、北纬36°51′至37°18′,北依南宫,南承邱县,东与威县毗邻,西与平乡交界,西北与巨鹿接壤。鸟瞰广宗全境,如一尊背山面海的巨佛。境内除汉族外,还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黎族、傈傈族、佤族、拉祜族、纳西族等19个少数民族,县人民政府驻地广宗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和信息中心。
广宗县有4300年的文字可考史和3500年的城市文明史,曾两度建都,3次封国。夏禹之前为子契封地,殷商时期名庇,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建都于此,商末至秦称沙丘。作为县级行政区域始于春秋时期的沙丘邑。作为地名始于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四月平帝为“广汉家宗庙”而置的广宗国。作为县名始于东汉建初八年(公元83年)分巨鹿郡地所置的广宗县。北魏为广宗郡,隋为宗城县,唐置宗州,宋为宗城县,元宪宗5年(1255年)复置广宗县沿袭至今。
广宗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人文始祖黄帝曾至此播种文明,商族由此步入父系社会。公元前14世纪,商王祖乙迁都于大平台,使商王朝走向中兴之路。万世师表孔子至此弘扬儒学,教化百姓。公元前208年,项羽在域内漳水之上破釜沉舟,奏响巨鹿之战的最强音。两起沙丘政变使赵武灵王和秦始皇的千秋霸业定格于是地,沙丘平台因之承载了中华民族史册的重要一页。商代宫廷礼乐经历代太平道徒薪火相传,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宗县地灵人杰,名贤俊彦史不绝书。西汉法官路温舒,曹魏国母文德郭皇后,皇封仙道张果老,大唐豫州刺史潘好礼,大宋明相范质,元代翰林学士承旨刘赓,明代两京冢宰崔恭、海内人豪撖大经,清代河南巡抚郑元善等史书有记,英名远杨。早年参加革命、解放后身居领导岗位的乔晓光、肖一舟、王含馥、王祝光、王振江、肖英,中共六大代表张任光,著名记者袁勃,著名作家栗曼晴,著名学者南炳文,著名文学翻译家李维中,著名剧作家冯思德,新华社资深记者祝寿臣,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贾茂荣、贺洪申,著名美术家施胜辰、高华,荣登“中国好人”榜的梁建峰、王志勇、冯会莲、王振山、王新昌、郑文峰、陈跃斗、逯艳红、张晓钰、爱心妈妈团(集体)等均为广宗人民的杰出代表。
广宗县是革命老区,土地革命时期,广宗县是冀南农民暴-动的中心,并在此诞生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华北人民抗日讨蒋救国军第一军第一师。抗日战争时期,广宗县是冀南首府所在地,中共冀南区委、冀南行署、冀南军区、冀南抗战学院、冀南抗日干部学校、冀南行政干部学校、《冀南日报》社、冀南兵工厂、冀南银行等众多机关、院校都曾设在广宗。刘伯承、徐向前、陈赓、许世友、宋任穷、王任重、杨秀峰、陈再道、马国瑞等老一辈革命家先后在此领导冀南地区的抗日斗争。广宗人民前仆后继,为抗击外来侵略和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广宗县物产丰饶。县域内生长有野生植物160余种,野生动物130余种。长五谷、旺六畜、产水果,向以花果之邦著称。早在虞舜时期,所缴贡赋即“上上,错”(《禹贡》)。春秋战国时期,以盛产千里马而闻名诸侯。汉末至三国,广宗县的农桑经济位列全国之首。隋唐时期,张果老种植的蔬菜和水果,远销邢州、太原。明代,沙丘紫枣、沙丘鸭梨均为贡品。
广宗县开放包容,社会和谐。县境地近齐鲁,曾为殷商帝都、赵国畿辅,居民多系山西、山东移民后裔,燕赵、齐鲁、三晋、中原等地域文化交融升华;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文化兼容并蓄;汉族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相互渗透,形成“坐集千古之智”的广宗地方文化体系,这是广宗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是广宗社会系统得以运转、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基本精神寄托。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广宗人民以持续不断的生命实践,铸就了“开明开放,诚实诚信,创业创新,自立自强”的伟大精神,彰显了改革、开放、包容、进取的鲜明主题,她和伟大的时代精神结合在一起,已经深深融入到广宗人民的思维方式、行为准则、内在气质和价值取向之中,成为广宗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