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翠村位于中堂镇东部,在莞城镇西北部11千米处,东邻三涌、南邻凤冲,西邻袁家涌,北至“小北海”,西距 107国道4千米,镇中潢公路、市北王公路贯穿东西。全村总面积1.7平方千米,2002年底, 辖下8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2096人, 男1050人,女1046人;外来人口983人。全村袁姓村民约占总人口的59%,张、刘、李、曹等四姓氏人口,均各约占10%,还有黎、陈姓共30余人。
一、村名及立村沿革
南宋高宗初年(1127年),曹氏、王氏、刘氏族人为逃避荒乱,先后从南雄珠玑巷南迁,定居此地,取名湛溪。当年村内有大河由观音庙通至牛牯洲(今属高埗保安围),河水清澈,在阳光的照射下湛蓝湛蓝的,岸上树、竹葱茏,先人遂于宋孝宗年间(1163~1164)改村名为湛翠。元朝初期,袁家涌袁氏第六代分枝后人由袁家涌西亭坊迁至湛翠涌口坊。洪武年间(1368~1398)王氏族人迁徒,不知去向,留下地名王屋基。明宣德初年(1426年),袁家涌袁氏第十一代分枝后人从袁家涌西隅坊迁至湛翠东隅坊(原名墩厚坊,又名苍前坊)定居。张氏原居莞邑博厦村,清乾隆年间(1736~1795),族人到湛翠收田租,见此地风景优美,随后携眷定居村西,后称张屋坊。之后新田村李氏归湛翠管辖,形成曹、刘、袁、张、李五姓定居于一河两岸之局。
二、经济状况
历史上村民以农业为主。1970年成立麻绠厂,从广州运旧绳回来,洗、拆后梳、纺成麻绠,再运回广州,至1978年停业。1978年村建起红砖轮窑1座,该厂于1997年停产。1987年村集体与茶山横江村合资兴建茶中造纸厂,厂址设在茶山镇横江村,各占50%股份。湛翠水泥厂于1995年兴建,2002年停产,湛翠造纸厂于1988年兴建,东联造纸厂于1994年兴建,联兴造纸厂于1996年兴建。稳发制衣厂于2002年12月被评为当年全市13家年纳税400万元以上民营企业之一。2000年,全村民营企业生产总值为2.5亿元,创汇800多万元,以人均计算,居全镇之首;2002年全村企业及个体户总数为54个,工业总产值为8569万元,村本级资产总额为2608万元,农村人口年均收入为6816元。
三、教育、文体及其他
1932年,经蒋光鼐(当时蒋带部队驻湛翠近半年)提议、斡旋,由明伦堂拨资兴办的崇德小学分校在湛翠开办,抗战开始后停办。1950年湛翠小学开办,但五、六年级要到三涌小学就读,该校于1960年升为完全小学。1968年湛翠中学(联中)开办,与小学同一校园,同一校长管理。湛翠中学在1983~1990年期间办学成绩斐然,不少外乡子弟慕名入读。到2002年9月,湛翠中学停办,学生绝大部分转到中堂中学就读。1984年村实施升学奖励措施:湛翠籍学生考上东莞中学和东莞师范学校的每年奖100元,考上大专和本科的每年奖300元,直到毕业为止(当年教师月薪在50~70元间)。此措施奖励范围后有所扩大,覆盖专、本科、县(市)重点中学和中专。1987年村投资100万元建成湛翠学校新校园(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2000年投入30万元对学校进行全面绿化、美化,使学校获东莞市绿化委员会颁发的“园林式单位”称号。1988年至1990年湛翠招龙舟景,景日为农历五月初七。
1999~2000年村投资400多万元大搞村容村貌建设,筑石堤,并拆去村进出主道的拱桥,改建为平桥,大大方便村民及车辆进出。2000年11月村投资30万元修建了面积为1200平方米的湛翠广场,为村民和外来员工提供一个休息及锻炼身体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