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地名网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小榄镇 > 东升社区

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东升社区概况

东升社区位于东升镇政府东南面1公里处,距105国道100米,北与裕民相邻,西邻兆龙,南与同茂一河相隔,东连新胜及小榄水道,驻地民安小组。2001年11月,经市政府批准,东升村民委员会改制为东升社区居民委员会。辖区面积2.1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520人,流动人口6812人,辖下有12个居民小组。

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15周岁及以上文化素质:不识字21人,扫盲班82人,小学文化程度225人,初中文化程度1203人,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1605人,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285人。至2013年底90周岁以上老寿星有5人。

二、水陆交通。河涌主要河涌有鸡笼涌。从西北向东北流入小榄水道,西南直通北部排灌河。河面宽15米,水深2米,能通行80吨以下船只。鸡笼涌是社区的主河道,也是镇内涉洪主干道。中部有龙竹涌。西起大安水闸,流经大昌、首龙等9个自然村,全长2.58公里,宽3.5米,常水位1.2米。北部有九曲河。流经兴龙和泗龙2个自然村,全长925米,宽4米,常水位1.2米。

道路桥梁东升村中部龙竹涌的两岸有东升东路、南路、西路、北路;北部有鸡笼路;南部有成福路。有大小桥梁8座,使村道相互贯通。2003~2013年投入资金269.86万元,建设路面4米以上道路8.68公里。投入2336万元铺设Φ400—Φ1200下水道和整治龙竹涌全长2300米,采用两侧水泥挡土墙,河底硬底化的方式进行,一河两岸道路也重新捣水泥并种上树木,安装路灯,防护栏、铁椅、垃圾桶等设施。2013年社区再次投入资金,在105国道下穿隧道附属工程。主体工程已近完工,隧道净宽6米,可容行人、自行车、摩托车通过。

三、人民生活。1987年人均收入已达到1275元。东升建镇后,促进工商业发展,壮大集体和个体经济,村民收入逐年增加。1987年人均收入已达到1275元。2000年人均收入增加到5373元。2001年后,结合地理优势,社区集体和居民小组建设厂房出租,提高地值经济效益。到2013年全社区人均收入已达到21043元。村民收来源于集体分配、务工、经商、种植等。

居住环境1970年前村民住房都是上盖禾秆或蔗壳夹成的茅块,用禾秆泡染塘泥浆作为墙壁的茅寮。1972年规划农村砖屋化,至1981年村民全部住上砖瓦平房。1987年人均居住面积12.17平方米。2001~2013年村民住宅改建、拆建、新建315间,建筑面积7.52万平方米,2013年人均居住面积达45平方米。

、农业。东升地处沙田区,20世纪70年代以种植水稻为主,并以“两禾两肥”的耕作方式名扬中山县。

种植业1987年东升村以种植水稻为主,面积2171亩,占总面积66.70%。1990年后由于不断调整种植面积和开发工企业,种植水稻面积逐年减少,到1993年水稻面积为478亩,经济作物60亩。2013年只剩下花卉苗木及地182亩。

水利建设1965年建电动排灌站2座,其中大昌站装机容量达160千瓦。1988年在北部排灌河边建装机容量150千瓦排灌站。由于多年土地的不断开发,面积逐年减少,容水量相应减少,每当暴雨过后,不能及时排渍水,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1999年至今村委会投入50多万元,新建泵站2个,其中兴龙水闸泵站安装5台13千瓦的抽水泵和荣兴泵站安装10千瓦抽水泵。改造大昌电动排灌站,重新安装4台30千瓦抽水泵,解决全村的排渍。

五、工业。手工业手工业兴起在70年代。至2005年从事手工业共134人。其中建筑行业68人;家庭式木器加工7间35人;五金加工3间(含不锈钢、铝合金窗)13人;其他小手工业18人。

工企业20世纪70年代初,村投资60万元,开办机制砖厂、瓦厂、灰厂各1间。随着改革开放和投资环境改善,先后在80、90年代分别关闭。以后大量建厂房招租。1990年工业厂房面积181平方米;2000年1.28万平方米,年收入80多万元。村民小组工业厂房1.1万平方米,用于招租,每年收入76.86万元。其他私营工厂近30家,规模较大的有科力电器厂。东升工业园内较大规模的有鞍兆(中山)电器有限公司及安铂尔电器有限公司。

2001~2013年社区集体建厂房38间,建筑面积4.37万平方米,投入资金2016.73万元,实现每个村民小组都有厂房招租,增加收入2013年全社区居民厂房招租收入人均3568元。

六、商业。境内有三鸟批发市场、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家用电器市场各一个。商业大道300米路段有大、小商店近100间,小卖部459间。经营方式以零售为主,辅以批发、自负盈亏。

七、集体福利事业。教育1950年建鸡笼小学,是联办学校。校址在中顺大围外100米,占地面积12亩,建有8间茅草房课室,教导处是杉顶瓦结构,泥地运动场1800平方米(内设篮球场1个)。教学设备简陋,学生所用的台凳自理。设有小学一至六年级,教职员14人(其中校长、教导主任各1人)。学生450人,生源是裕民(接龙片)、鸡笼、新胜村。每逢汛期水浸而停课。1960年迁址东升四队(聚龙村)重建,校舍13间茅房课室和教导处,11个教学班。1961年增设农业中学初一班30多人,2年后停办。1966年开设2个中午班(称耕读小学班)2年后停办。1970年茅房课室13间、教师校舍8间,泥地运动场(含篮球场)1个。教职工23人,学生500多人。1976年与裕民接龙片分家,成为村办学校,学生相应减少。1987年东升镇成立,更名东升中心小学。1998年复称东升小学。校舍逐渐改变,由茅房改建砖木结构平房。1988年建一幢2层楼房6个课室。并扩建4个砖木结构课室。1994年投入80多万元,扩建一幢3层框架结构楼房6个课室,砖木结构教师宿舍15户480平方米,运动场由泥地改为铺石粉。1995年投入10万元砌筑学校围墙及河边挡土墙。1997年投入8万元改建教导处120平方米。1999年,社会各界人士捐款138万元,村投入562万元,另址重建校园,占地面积30亩,建筑面积达6500平方米,(其中教学楼4层和教师宿舍楼6层各一幢,建筑面积分别是3500平方米和3000平方米)。标准运动场1个、篮球场2个,苗圃场1个。设有阶梯课室、美术室、音乐舞蹈室、广播室各1个。校园绿化复盖率达30%。2013年有12个班553人,教师26人,其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12人,小学高级职称教师14人。2005年投入79.8万元,建钢板结构两层体育功能室一幢,建筑面积798平方米;投入60万元,建塑胶跑道200米;投入4.147万元,把篮球场粉刷水泥地板漆;投入15万元添置教学器材设施。2005年4月,成为“中山市一级学校”。2007年评为中山市绿色学校,2009年7月社区再投入100多万元,将东升小学的电脑更换、更新,及将校园文化等硬件进行更新。2009年10月,东升小学“中山市一级学校”复评成功。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