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和村位于九龙江北港出海口处,浒茂岛东部。东邻金定村,西北邻新洋村的草洪社与金峨社,南邻九龙江、巽玉村及甘文业开发区。全村总面积20平方公里。全村共有830户,3379人,其中仁和社410户1671人,会魁社250户1050人,合兴社170户659人。
一、政区沿革
仁和村在明嘉靖年间属龙溪县二十八都浒茂社。清乾隆年间属二十八都浒茂保。民国28年12月属龙溪县第六区乐群乡仁和保。民国36年属浒茂乡仁和保。1950年与巽玉、会魁、合兴和金定合并为龙溪县第四区金定乡。1956年为龙溪县平宁区金定乡。1958年撤区并乡属城内乡,9月属海鹰公社金定耕作区。1959年3月属紫泥公社金定大队。1961年从金定大队拆出成立仁和大队。1969年与巽玉村合并为仁和大队。1981年与巽玉分开仍为仁和大队。1984年为紫泥乡仁和村。1992年为紫泥镇仁和村,辖仁和、会魁、合兴3个社。
二、姓氏源流
仁和村为林姓聚居地,林姓占全村总户数的70%,共563户2326人。其源流来自城内村,于清乾隆年间迁入仁和村。
合兴社吴姓85户332人,祖先来自角美壶屿村,于清朝康熙年间迁合兴社。
会魁社陈姓14户70人,来自角美玉江村、吴宅港,于清乾隆年间迁入会魁社。詹姓17户90人,于清雍正年间由漳州鳌头迁入会魁社。连姓93户381人,其祖先来自宋代的连南夫,传至第十世连佛宝开基今江东马崎村,徙迁金定村至第十三世,再由金定迁入仁和社。
此外,会魁社戴姓9户26人,杨姓6户19人,合兴社何姓1户5人。
三、经济状况及基础设施建设
全村以农业为主,农业耕地面积2240亩,其中水田2140亩,鱼塘100亩。2000年以前以种植水稻为主,2000年以后综合开发,70%水田改为养殖对虾。在本村开店有30家,做流动生意10家;新办机砖厂2家,肉制品厂2家,从事运输有汽车、农用车30部,水上机砖运输船10只;种植蘑菇15万平方米,养金定鸭10万只,劳动力转移400多人,劳务输出国外有10人。2005年全村社会总产值7900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为1200万元,工业总产值为2400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4000元。
全村普及电力供应,电视普及率达90%,电话普及率达90%,有手机300部,电脑110台,大多数人以电、液化气或煤为烹饪燃料,100%农户饮用北引自来水。
1995年建乡镇水泥公路,经城内、石码与省道连接。2000年全村群众自己投资建设环社水泥道路,宽4米、长2公里,并在村道、社道上装照明路灯。村内有医疗所4所,6名工作人员。有一所小学,1966年将原会魁小学、仁和小学合并为仁和小学;2005年列为省级建设项目,总投资100万元,建成一座三层1000平方米教学楼,设有六个班级,学生250人,教师16人。还有2所幼儿园,学生60人。
四、文物古迹
仁兴宫 位于仁和社,始建于清朝,民国二年重修,1992年投入17万元重建。坐南向北,为二进式砖木结构,占地面积3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平方米。内供玄天上帝。庙内现存一石碑为民国二年石码华侨会长林平原、丰远船主林文狮、丰美船主林文性、丰盛船主林深简及村民捐资的姓名、金额。堂上有“帝德如天”木匾,门前有古龙柱和石狮各一对。
凤魁宫 位于会魁社,建于清朝,1987年重建。坐东向西,占地210平方米。内供谢府元帅。
合兴宫 位于合兴社,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光绪年间重建;2005年投入23万元再次重建。坐南向北,占地300平方米,建筑面积62.2平方米,配有戏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