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地名网 > 福建省 > 漳州市 > 龙海区 > 东园镇 > 过田村

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东园镇过田村概况

过田村位于峨浪山南面,东是九龙江南溪下游,西接新林村,南隔南溪与白水镇方田村相望,北临凤山村。有镇道通浮宫大桥和漳州港高速公路。全村总面积4.4平方公里,有929户3746人。

一、政区沿革

过田村明朝年间隶属龙溪县四五都,1567年海澄县置县后即属海澄县管辖。清乾隆年间属东路部保甲,民国年间属海澄县第一区城东乡。新中国初期(1949年)属第五区,1951年至1955年为第五区白水镇过田乡,1955年改属白水区,1956年改属城东区,1958年改属卫星公社(浮宫、白水、东园)管辖;时与新林、枫林、埭尾合并为新林营;1959年2月拆出,改为浮宫公社过田大队。1960年1月改属龙海县浮宫公社,1961年改属东园公社。1984年改为东园乡过田村,朱厝、圳岸、六壁、妈祖庙、井头、圳尾(又称圳美、俊美)、崎路、旧厝、港头、潘厝、新学11个自然村。1992年改为东园镇过田村。

二、姓氏源流

陈姓为过田村大姓,有3000多人。始祖陈均惠,号仁轩,谥文通,生于宋宝佑二年(1254年),为宋朝福建武安县参事(今长泰县),为唐开漳圣王陈元光25世,宋北溪陈淳5世。宋祥兴二年(1279年),因避元朝函丞相达鲁花赤的征调,从北溪避迁峨山元阳,至今700多年历史,传衍26世,后裔分迁各地。

三、经济状况及基础设施建设

过田村位于九龙江最下游的地段,解放前民间流传着顺口溜:过田圳尾溜,十冬九无收,收一冬吃甲白咀秋。这说明了过田村土地肥沃,产量高,但因水资源缺乏,经常颗粒无收。新中国成立后,兴修水利,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农业生产年年增收。全村以农业为主,养殖业辅之。农业耕地面积1850亩,主要种植水稻、芭乐、黄秋桂、冬季作物、真珠鱼柿、绿菜花等蔬菜,养殖:养鱼,付业:养猪等。开店有10多家,企业有4家,外出打工、做小生产有300百余人。村民年均纯收入4000多元。

全村普及电力供应,电视、电话普及率90%,村民生活用水以村自来水为主。1996年投资40多万元,建一座水利排洪闸;1998年投建加固海堤4.2公里。

有小学1所,校名为过田小学。2005年过田村陈氏宗亲陈文辉捐资100多万元兴建一幢教学楼,2006年竣工并投入使用,学校改名为“林虹希望小学”。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配有7间课室,1间教师办公室,以及美术室、音乐室、图书室等。全校共有教师10人,学生233人;幼儿班1班,幼儿40人。

四、宗祠

陈氏大宗 坐落于俊美社,始建于元至二十四年(1287年)岁次癸郊,历经数次修葺,1993年重修,现保存历次修葺碑文。坐艮向坤兼丑未,丁丑,丁末分金,三开三进五通,点金柱古建筑,俊美祖祠18对柱联,一进大门联:豫西星辉世德光淤东汉,闽南道广家崇温自北溪;后落第二支柱联:舜典经书华九族,溯衍源固始衍源;过水之柱联:俊名流北溪是祖,美观山峨是宗。俊美陈氏祖祠物华天宝、地灵人杰、文化灿烂、世代享誉、名人辈出,现大宗祖祠有九世陈石卿官为饮点吏部,木匾为“天思宠锡”;九世陈华施官为两广都督,木匾为“绩播闽南”;十四世陈灿珠封为“莫仁伯”,木匾为“信士流光”;十八世陈丁兰,封四品,木匾为“四品护士”。每年在正月十五,冬至两次举行癸祖大典,以怀念祖德,怀始祖创业精神,光大祖德。俊美陈茂始祖陈均惠暨夫人裕室何氏墓,合葬在凤翔山,坐辛向乙,兼酉郊,丁酉丁郊分金,号曰黄蜂出巢,1992年岁次壬申重修,过田、圳美陈氏于1994年6月间整编族谱。

五、文物古迹

龙应寺 又称龙眼院、龙锦寺、灵景院,为俊美陈氏族庙,位于峨浪山之下的凤翔山,始建于五代后庚年间,民国期间被土匪烧毁,1990年衍居台湾陈金贵、香港陈应龙及俊美陈氏宗亲集资重建龙应寺,1992年又建前座,总面积325平方米。龙应寺坐西北朝东南,二进三开五通步,砖木结构,前殿门前上、下两大埕,屋顶为燕尾脊。前殿门上悬“龙应寺”匾,大门联为“龙日降龙十八罗汉渡苦海,应为感应八行弥陀照碧溪。殿内左边悬挂一个大钟,右边悬挂一个大鼓。殿前至后殿中间有一天井,左右为回廊。后殿横廓由两支蟠龙石柱支撑,门联为:峨山佛光照降法雨,碧水长流不息驾慈航。后殿石柱联为”龙日隆龙十八罗汉涅漀渡苦海,应为感应七千弥陀投世驾慈航。寺中尚存在原建筑有蟠龙石柱、十三层石阶、厢房雕刻和屋顶滴水、白石粗雕石柱等。

前殿正供奉弥勒佛,左供奉南方僧广天王、东方持国天王、右供奉醇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后面供伟陀尊天菩萨。回廓供奉十八罗汉。后殿供奉观音菩萨及善财、莲女两位童子,左神坛上陪供奉南无地藏王菩萨、道明尊者,右边供奉闵公长者、王母娘娘、注生娘良。寺左侧有三进厢房。一进厢房为活动室。二进厢房内左主祀唐开漳圣王陈元光、右主祀伽蓝菩萨,附祀帝君、北溪祖、土地公。三进厢房为二层楼,现为寺管理委员会活动场所。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