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筼筜港东沿尽头,自古为水上陆地进出厦门岛枢纽驿站,宋代已形成江头街市肆,曾是“帆影蔽津梁,桅头指苍昊”。
解放后为厦门岛农村经济、政治中心。
民国初属吕石保,1945年抗战胜利后属江头保。
建国初期属江头乡。
1958年属郊区禾山公社江头大队。
1964年置江头居委会。
2003年改制社区。
曾是禾山区、前线公社、禾山乡(镇)驻地。
旧时江头街南北不足200米,东西不足100多米,楼房低矮,布店、金行、百货五金等店铺上百家。
这些来自“惠、泉、晋、安、同”的经商者,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建国后经商者来自五湖四海,几乎无房不店面,前作店铺后或作坊或仓库或住家。
1957年冬,江头街拓宽延长至千米,沿街店铺密集,形成江头旧街格局。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江头街是禾山农村的商贸集市中心,同时还担负着整个厦门岛农村物资供应和部队给养供给。
据统计,1956年江头街共有大小店面178间,项目包罗万象,物资上千种,有药房坐堂(老德安)7间、碾米发电房2间、日杂百货15间、建材4间、饮食菜馆20间,其他多从事理发、钟表、修车等手工业。
经商和小本生意人数215户700多人。
改革开放后开办印刷包装、橡胶、白银回收等企业。
1995年江头街改名台湾街,数十座高楼拔地而起,住宅楼和各种商场密布其间,商贸发达,成为厦门岛次中心商贸城区。